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本文介绍的车型

距离今年的广州国际车展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在今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上,一汽丰田将正式亮相全新的亚洲龙。这也是今年广州国际车展上最为重磅的车型之一。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全新的亚洲龙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这款车由丰田北美研发团队操刀打造,虽是丰田旗下车型,但却是典型的美系轿车。在设计理念方面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日系轿车有着鲜明的差异。

此外,这也是亚洲龙第一次以正式的身份来到我们中国市场。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根据此前的猜测,在亚洲龙正式实现国产之后,将于皇冠并行销售,两款都是丰田的旗舰,摆在面前估计有些人会犯难。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再说广汽丰田。

在今年8月,广汽丰田在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在2022年,丰田主打北美市场的大型MPV丰田Sienna将会实现国产。

此前,美版奥德赛已经在国内曝光过路试谍照。

所以,这也不得不让车辙君产生这样的一个猜测:

中国的合资品牌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的原汁原味引进,再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国际化产品以及第二个十年的本土化改进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要转向以北美版车型为主的产品引进方式了呢?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支持车辙君这个猜测的不仅仅是日系车在这一方面的产品规划,还包括了德系车以及美系车。

以大众为例,在新帕萨特开始,上汽大众已经很明确的锁定了以北美版车型为主导的新产品规划。随后,以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为主打的大众途昂正式下线。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随着途观的换代,上汽大众投产的新一代途观L(配置|询价)也是与北美市场相同的Tiguan Allspace,而并非是像上一代车型那样在欧版Tiguan的基础上进行加长打造。

从家族化设计的角度来看,上汽大众的新一代SUV也很显然靠拢了美版大众的设计,比如说刚刚上市的途岳。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作为美国车的代表,福特曾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托于欧洲福特的产品向中国市场投放,并形成了以福克斯、蒙迪欧为代表的欧版福特阵营。

不过,在最近几年里福特的新产品构成中,也开始出现了美版福特的身影,比如说福特金牛座、锐界。在进口车的板块里,福特投放到中国市场的车型悉数都是北美版的产品,包括福特探险者,F150等等。

所以,从过往的历史以及可见的未来来看,北美车型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轮合资企业面对中国市场的一个规划方向。至少从眼下看以欧版和日版车型引进为主的方式正在式微。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各家都倾向开始导入北美版车型?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中国消费者和北美消费者的用车理念是有重叠的。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一种群体性的共同认知,都是源自于人类本能的对于外界环境的融入——就像变色龙会随着环境改变自身颜色一样。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会决定一个国家的用车文化。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地大物博的大陆型国家对于车辆的巡航性能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海岛型的国家则会更注重于车辆的通勤性能。欧洲车、北美车以及日系车的差异,就是从各自独特的地缘地貌开始的。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在经历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重构以及冷战结束后的东欧剧变之后,眼下的欧洲大陆上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本来就不大的国土面积,再加上从文艺复兴时期就保留下来的老街道,就使得欧洲的车型会更注重于车辆行驶质感的提升,会更注重于操控性——毕竟,在短途的通勤里,体验驾驶乐趣会变得很重要。

而北美的加拿大以及美国以地广人稀著称,这也就使得对于车辆的巡航性能以及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开车通勤五六个小时,操控性能越好基本上意味着越累。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日本的环境则会特殊一些,岛国往往都是多山的,这也就使得日本的领土面积虽然不小,但是可利用的却并不高。于是,专注于空间细节,就成为了日本本土产品最厉害的地方。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中国和北美的两个主要国家加拿大以及美国是相似的。

首先,这三个国家的领土面积都超过了900万平方公里,都有着多样的地形地貌变化;同时,这三个国家也都有着相对完善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而相比于北美,欧洲和中国的环境贴合度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国因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城市越来越拥挤。这是一种人为的环境构成,而并非是自然的环境构成。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在千禧年,当中国私人汽车消费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不仅仅是国内的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国外的汽车企业也不知道中国市场适合什么样的产品。

所以,从千禧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合资品牌对于中国私人消费市场进行过多次的尝试,有主打第三世界国家廉价小车的,也有引进原汁原味产品的,还有国际化团队开发出的全球车型。但是,这些车型似乎都或多或少的面对着一些和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情况。

于是,又开始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开发。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而这种基于海外车型进行本土化开发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目前在国内实现了国产的几乎所有原汁原味的欧洲车,都会进行轴距加长的二次开发。

这种加长轴距的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我们嗤之以鼻,但是我们的市场却非常诚实的给出了答案——长轴距的车型确实卖得不错。

我们把这种情况归结于中国市场的恶趣味,然而却忽视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原汁原味的欧洲车其实并不符合中国的用车环境,即我们对于巡航性能的需求。这种本土化的轴距加长,其实可以算作是一种补救 。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北美版的车型自身固有的产品特性会更容易融入中国的用车环境中,同样对于巡航性能的追求使得北美版车型的空间以及舒适性都被强调出来,在一开始就以大空间为目的进行的整车设计,这样就使得整体形象不会因为额外加长了轴距而变得有些比例失调。

车辆的性能也不会因为二次开发而有所变化,这里倒不是说二次开发就一定会导致车辆性能的散失,只是这种性能的变化会给市场留下一些口实。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相比于加长轴距的二次开发,直接引进北美版车型也将大幅度的压缩车辆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为车辆快速投放市场提供可能。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至于美版车型和欧版车型在中国市场的不同表现,或许广汽丰田的两款车型就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案例。

作为广汽丰田的第二款车型,广汽丰田汉兰达(配置|询价)在2008年的上市定义了中级SUV的标杆,而这款车型的来源,就是北美市场。在汉兰达之后,广汽丰田又从欧洲丰田那里引进了紧凑型MPV丰田逸致,不过相比于汉兰达的顺风顺水,丰田逸致显然就没有那么滋润。主打欧洲市场需求的设计让逸致在中国市场遇到了些水土不服。

为什么欧版和日版车型受冷落,北美版的车型越来越多?

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汽车消费理念开始变得成熟起来,而汽车企业的利润也在逐年加剧的竞争中被摊薄。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与成熟的北美市场贴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美车型的优势就得到呈现。

这个,或许是个趋势。

对了,现在中国也有了与北美接轨的保险业碰撞测试。

在车辙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搜:车辙或cartracks关注)的文章留言区,我们会在点赞数排名前三的留言中选出一条认为最毒舌,或者最专业,亦或者最有意思的留言,留言者即获“毒舌奖”,并得奖品一枚!(一旦被钦点得奖,我们会在留言区通知确认,你只要加我们工作人员微信,告知收件信息即可。)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