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春节假期结束,6000 万留守儿童再次“失去”爸妈

爸妈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春节假期结束,对很多返工的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其实比大人们更痛苦的是那群孩子......

没错,我说的是那些“被迫”跟父母说再见的留守儿童们

年前,会有一些“灰头土脸”的小孩子守在村口等着父母归来。

几天后,在孩子们没睡醒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早已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村庄。

他们会问:我的爸妈去哪里了?

我们可能不知如何回答。

最近有部电影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的名字叫《遥望南方的童年》。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和一群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

这部电影也让岳云鹏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想,除了我们自己每天所关心的那一方寸土,也要时不时抬头看看周围。

那些留守儿童,又过着怎样一种生活。

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他们的整个童年都在守望着亲情的回归,可又终究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变得麻木。

读书无用?

那是因为不读书的苦你都不曾想象

2007年,江西省宜春市某个不知名的小山村。

在这个小山村里,村民们信奉的是:读书无用,打工才是王道。

乡村教师易老师开了一个幼儿园,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想帮助这些留守的孩子们。

他的招生条件是每个月只收60块钱学费,包接送和一餐中饭,这其实已经很人性化了,但还是有人说“风凉话”:

可以说,“读书不如打工”,“读书不挣钱”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

有一次,易老师在路上碰到了回村的李响父女。

李响今年16年,刚中学毕业不久,她也是一心想着出去打工赚钱,今天刚被她爸爸从火车站抓回来。

爸爸觉得女儿年纪太小了,就想着送到易老师的幼儿园打下手,还可以当音乐舞蹈老师,不同意女儿出去打工。

值得庆幸的是,李响有个有远见的爸爸,及时阻止了女儿的“打工梦”。

但更多的青年根本没有人点播,始终认为打工是“衣锦归乡”的最好方式。

在第二天的招生路上,易老师在路上正好碰上了他之前的学生,文才。

文才多年前就出去打工,这次带了个外地女朋友回来,小姑娘肚子马上就要临盆了,但因为年纪太小,无法登记结婚,只得回来先办酒席。

年纪轻轻,“不费功夫”就娶了个媳妇回家,文才的脸上洋溢的是骄傲和荣光。

但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老婆把孩子生下来了后,在村里根本待不惯,死活闹着要把孩子丢在家里,去深圳打工,再也不要回来。

小时候看到那些回乡的光鲜亮丽的打工人,他们的衣服总是比村里人的鲜艳,漂亮,让人羡慕。

却不知道,他们或许也是挤在昏暗的地下室,或者是小小的出租房里。

女孩子年纪轻轻地被哄着怀孕生小孩,从此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教育,不一定能让你过上最好的生活,但一定能帮你避免最坏的生活。

所以,再穷不能穷教育。

因为孩子一旦不上学不读书,灵魂始终是孤单的,以后的路也是一眼就望到了尽头。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

却满是孤独

电影里的小男孩坨坨经常坐在村前的樟树下,那里是他和爸爸妈妈分别的地方。

爸妈骗他说过几天就回来,于是他每天都在村口大樟树下巴望着,一望就是老半天。

一直等不到父母回家的坨坨在亲戚家也是备受嫌弃,开园第二天亲戚就给他办了全托。

后来,是易老师代为照顾坨坨。

被嫌弃的坨坨不知不觉养成了内向自卑的性格。

有一次被老师冤枉后,小小的他选择默默地离校出走。

他其实并没有乱跑,他只是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了。

坨坨只有四岁,他可能都已经记不清父母的样子了,但他始终记得与父母分别时的那棵樟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个孩子,没有父母陪伴,又缺失教育,只能无望地望着远方。

他们的内心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悲伤,但早已忘记开心的感觉。

爱之不存,孩子还能去哪里呢?

只能守望。

更令人心酸的是,与父母分离的儿童,他们期盼着父母的回归,可是当父母真的回归,却又太久的分离而产生陌生和疏离。

影片中,秀秀妈妈为了还上家里欠下的债务,在外打工两年。

回来那天时见到秀秀,久别重逢的欣喜和激动,想要把孩子搂在怀里。

可是秀秀却因为太久没见妈妈了,对妈妈十分疏离,她下意识地躲进门边,眼睛里满是对陌生人的警惕。

秀秀妈妈走的那天,易老师带着秀秀来送她。

刚刚得到母爱的孩子,又面临失去,她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惆怅和忧伤。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早已尝遍孤独。

只有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才能让孩子生命的嫩芽变得活泼、欢畅,使孩子对生活充满期盼与热爱。

但影片里的孩子都蔫蔫的,因为缺爱,生命的能量变得黯淡了……

教育的起跑线:

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灵陪伴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全国约有四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七分之一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可见,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事实孤儿”。

《遥望南方的童年》代表着众多留守儿童们的内心呼唤,他们遥遥地望着的,是有父母陪伴的温暖童年,而不是独自长大。

我们常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眼里的起跑线往往是知识技能的起跑线。比如孩子考了多少分,班级第几名,琴练得怎么样。

但是除了知识的起跑线,更重要的是在生命起始阶段,父母能够给予的爱,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使得孩子生命的嫩芽变得活泼、欢畅,使孩子对生活充满期盼与热爱。

李玫瑾老师曾提到: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夫妻二人亟需挣钱或者事业太重要,如果母亲没有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

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

最可怕的不是悲剧的发生,而是悲剧被遗忘。

我们不应该遗忘留守的孩子和他们的童年。

影片结尾,坐在板车上的两个孩子问易明堂:我爸妈去哪啦?深圳是哪?南方在哪?

他们遥望着南方,想像着父母来和自己团聚的那一天,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祝愿留守儿童们能得到梦寐以求的陪伴和本该属于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