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元东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色空、梦幻、真假、有无是形成《红楼梦》神秘色彩的基本因素。《红楼梦》第一回载:“空空道人见石头所记,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上述十六字被有的红学家称为“十六字纲”。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清代版《红楼梦》插图

佛教认为组成人体乃至世界万物的有形之物为色,其它非本来所有者都是空。按佛教的理解“色即是空”。曹雪芹对流传的色空观,即“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创造性地加进“情”作为中介“由色入情”、“传情入色”。

这就把人的感情注入万物之中,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虽然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和神秘色彩,却渗透了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红楼梦》

色空观念原出佛教《大般若经》:“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认为,现实事物都是“因缘和合”,事物本身没有质的规定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所以是“空”。“色”就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形物质,既然客观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那么能使人感觉到的有形物质也是“空”的。

《红楼梦》十六字纲: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篆刻作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的“因空见色,由色悟空……”,虽然与上述语式相似,但却反其意而用之,并非宣传佛教思想,而是借用“色空”二字概括贾府的衰败崩溃是时代产生的虚幻感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缅甸地震已遇难2065人408万
好房子的新标准来了394万
中医把脉称甲亢哥没有甲亢364万
男子肝癌晚期只打一针获新生337万
河南一枯井发现近百名烈士遗骸330万
乘风2025最新排名327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