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银川史记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2015年8月,姜忠来同志已经87岁了,是一名会计。

据他回忆,1965年11月,一机部拨付2万元建设西轴,是他把这2万元“背”到了宁夏。他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在瓦轴干过生产会计,没有接触基建方面的会计知识。当时职工要吃饭,基建要经费,钱往哪存?怎么花?怎么管?一斤猪肉5角,一个鸡蛋五分钱……这些都需要记账。他感到压力很大,只能在干中学、学中干,活到老、学到老。他对财务账目管理十分严格,第一条就是管好现金,第二条就是管好支票。遇到违反原则的事情,厂长来给他说情也不行。他说,有制度就一定要按制度去办,不能出格。

1998年,姜忠来老人在财务会计的岗位上光荣退休。回首几十年的岁月,他说是西轴养育了他、培养了他。现在,他每天看报、遛弯,和老伴安详美好的晚年生活。

周仕福是今年83岁了,身体健康,生活简单而富有情调,经常出去钓鱼。他出生在重庆,曾是一名军人,转业后在瓦轴厂福利科工作。1965年11月被瓦轴调配到宁夏,支援和建设西轴。2015年4月,笔者采访他时,他拿出了一张老照片,一一说出了这12位老同志的名字。他说,1969年11月10日,瓦轴调配的12位同志赴宁夏建设西北轴承总厂,他们相聚在北京,并在天安门照了这样珍贵的一张照片。当年,他除了为职工做好后勤工作外,还要帮助厂里装卸货物等分外的基建工作。在那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保障职工生活是他的最大责任。他一年四季在外奔波,从平罗、大武口、银川等地采购职工生活所需的蔬菜、肉类等,有时在东北、江浙一带也去海鲜和鱼类产品,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回首这几十年的岁月,周仕福老人最高兴的事就是没有亏待职工,全力保障了职工生活所需物资。1976年以后,周仕福先后任招待所副所长、子弟中学总务主任,1995年退休。

吴云贵是一名司机,2015年已经85岁了,由于2014年不慎摔坏了腿,行动不便。笔者走到他家门口,老伴不在家,他不能开门,我打他家里固定电话说明来意后,他连声说:“谢谢!谢谢!西轴没有忘记我们!”。2016年9月,吴云贵老人病逝。

孙远英、孟桂芬老人现居西夏小区,安享晚年生活,孟桂芬老人于2017年去世了。安德胜、宋殿甲调回瓦轴先后去世;闫忠山调回瓦轴,笔者未能联系上;曹正云调回四川原籍,据周仕福老人说,他已经去世了;王锡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大水沟因病去世;陈国安现居上海,笔者未能联系上他。

1966年1月,李景芝与贺锡昌、尹福、韩志刚三名同志从瓦轴来到西轴,属于第二批人员。李景芝于1961年毕业于沈阳机器学校,在瓦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她说,刚到宁夏时,西轴仅19名同志。她参加了选址、青铜峡建设工作。1966年8月,她们走进大水沟,住在沟口庙。同年底,她们才走进大水沟里,参加西轴建设。她当时主要是画基建图纸,干了一两年,厂里陆续来了设备,他主要管理设备。后来在机修分厂、大型分厂从事技术工作,直至退休。她的爱人翟凤春1968年从吉林工学院毕业后来到西轴,在机修分厂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回首岁月,李景芝老人说,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属于平平淡淡的人。

1967年,西轴建设者们住的是‘干打垒’的房,喝的是河沟里的水。他们上山打荆条、采石料烧石灰...盖起了近1万平方米的宿舍。”老人回忆。

在采访中,这些老人们为了西轴的建设和发展,献了青春献子孙,有的老人们的儿女至今还在西轴工作。现在,这些老人们为儿女“打理后花园”,照顾孙子孙女,为儿女“服务”。但是他们十分关心西轴的发展,并衷心祝愿西轴越来越好。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采访周仕福

祁国平:宁夏三线企业寻踪——寻访首批西轴建设者(下)

发布于:宁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