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感动社区人物楷模奖|李涵:对于罪错少年,我愿做那个不放弃的人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李涵的工作,围绕着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她来自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是一名青少年司法社工,服务对象主要是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和被害未成年人。8日下午,新京报第十四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中,李涵获得了感动社区楷模奖。

司法社工 李涵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现场分享环节中,李涵介绍,现实工作里遇到的每个孩子,基本都带着成长中的累累伤痕,他们带着反抗的“勋章”走向社会,才发现从没有机会学习解决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0年的时间里,李涵已经为北京三千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帮扶。

她把他们称作“我们的孩子”,李涵说,“他们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们的心思细腻敏感,需要更多的等待,更多的不放弃。而我,愿意做那个等待和不放弃的人。”

在李涵的眼中,现实工作里遇到的每个孩子,基本都带着成长中的累累伤痕,每一块伤疤背后都是一次次失望、委屈、难过、侮辱甚至是饥饿。他们带着反抗的“勋章”走向社会,才发现从没有机会学习解决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司法做得最多的,就是出了问题补救性的工作,而补救性的工作做得越多,越觉得预防很重要。李涵说,所以她和同事走进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灰色地带”,有酒吧夜店、网吧,也有很多隐秘的角落,开展力所能及的预防工作。

在这些地方,李涵发现,这些问成年人在递烟的过程就是在寻找行为认同,“他们在努力寻找谈资就是希望有机会和其他人聊天获得关注,其实是希望有一个群体归属。因为这种认同和归属是他们在学校和家庭无法获得的,于是他们汇集在这里。”

李涵统计,在过去的10年里,她们接触过的80%的孩子都顺利地复工复学,回归社会。服务群体再犯率只有3%,最高检白皮书中计算5年的平均重返率是3.46%。这组数据让他笃信,“我们有极大的可能去改变他们,而不应该轻易放弃他们。”

“我们去关注他们,也是对他们的生命负责,他们的生命也许能出现转折。”李涵打了一个比喻,她认为社会就是一张网,每个人都在这个网里,每一个人都是给儿童建设一个友好环境的当事人。

听了现场其他获奖者分享后,李涵也深受触动和感染,了解了孙岭峰创办的强棒天使棒球队基地目前60多名未成年集中学习和训练后,她与孙岭峰取得联系,希望在日后为这些孩子上一堂普法教育课,力所能及地将法治教育深入到每个角落。

编辑左燕燕

校对张彦君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