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协同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微克

  摘录:坚持多策并举,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大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解读:在控制移动源污染方面,“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积极推进运输“公转铁”、车辆“油换电”,大力提升建材等生产材料、商品车、电商快递等大宗物资铁路运输比例,推动公交(通勤)、环卫、出租、渣土以及市内邮政、快递、旅游等车辆基本实现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严格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推动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

  在控制生产生活源污染方面,北京将实施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行业新建项目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削减替代。大力推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胶粘剂。深入开展石油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治理,完善“一厂一策”管理。同时,精细治理扬尘污染,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25年力争达到60%。

  垃圾分类

  摘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收运、资源化处理和市场化运营体系,努力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标杆。

  解读:北京将继续加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完善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生活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主体责任,促进垃圾分类成为广泛自觉,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推广适合家庭和社区使用的厨余垃圾新型就地处理技术。同时,全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严格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制品,推动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等重点领域减塑,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限制产品过度包装。

  在提高各类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能力方面,北京将高标准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高垃圾焚烧、生化处置能力,完善全市循环经济园系统布局,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运营能力,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水平。

  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置能力达到3.1万吨/天以上,预留3000吨/天的设施储备建设条件,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燕山石化蓝翠鸟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设施。

  花园式核心区

  摘录:努力打造花园式核心区,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增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加强历史水系修复。

  解读: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核心区推广种好“院中一棵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生态功能置入,对平安大街等特色街道实施林荫化改造。同时,建设公园式中心城区,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三级公园体系,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公园绿地服务基本无盲区的“公园城市”。具体来讲,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研究国家植物园建设;提升综合公园服务品质,建设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成长型公园;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园,注重个性化设计和多样化展示,完成50处以上公园绿地改造,因地制宜增设生态停车场、体育运动场地、应急避险场所。

  北京将加快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建绿,计划新建绿隔公园17处,有条件地实行10%自然带,形成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进一步完善市级绿道系统空间布局,建设绿道350公里以上。

  生态涵养

  摘录:严格施行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首都战略腹地和生态文明金名片。

  解读:北京将加强深山区生态保育,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修复,实施6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山区造林、350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全面保护436万亩天然次生林,全面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山区森林质量。守护好以密云水库为核心的水源地,加强各类水库库滨带保护,以水库上游区域为重点,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00平方公里。

  统筹开展浅山区生态保育和环境整治,优化生态涵养区城区风貌,构建城区与郊野、平原与山区有机融合的绿化隔离体系,打造具有生态保育、休闲服务等功能的绿野单元。

  提升生态涵养区规划建设水平。严格落实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涵养区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坚持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强化全过程监督,严控河湖水域周边、山脚线以上开发强度。

  ----------------------------

  降低PM2.5是北京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PM2.5降低,进一步降低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微克”行动的持续推进,强调的一是在治理生态环境的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作为,二是全面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每一项行动抓起。

  “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此前有着很多“不变”与“变”:“不变”的是降碳减污特别是减PM2.5协同推进的决心和行动;“变”的是以减碳带动降碳减污协同推进,更加重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

  ——杨开忠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