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遇困局 北京政协委员:引入第三方运营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多位委员关注到“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一话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提交的《关于中小学体育场馆假日期间公益化使用和社会化运营相统一的提案》,得到不少委员联名支持。

1月18日,北京市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提到“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半价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

多位委员向新京报记者指出,中小学体育场馆公益化使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如安全责任、设施维护、运行成本过高等,有必要探索一条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公益化使用和社会化运行相结合的新路径。

现状:仅少部分开放,学校积极性不高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公共体育设施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需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呼声渐高。

记者了解到,按照《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近年来北京市已经拟定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办法,各区也都在鼓励学校操场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

刘可钦介绍称,中小学体育场馆在满足日常教学工作外,目前仅有少部分对外开放。“目前,海淀的130余所中小学拥有近千块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场地,游泳馆20余所。以游泳馆为例,各学校主要用于学生上课使用,仅少量在非教学时段对合作单位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一种准公共产物,地理位置便利、数量众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有利于解决周边居民的实际需要,解决北京市中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不足、消费过高的问题。”刘可钦表示。但她也注意到,由于开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并不高。

记者注意到,2019年9月起,北京市密云城区内16所中小学校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室内外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一度引起社会关注。

1月25日,北京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彦红告诉记者,密云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一年多以来,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政策调整,“但目前我们还是在坚持推进,之前开放了16个中小学,后续还会再开放一部分场馆。”

问题:存在安全风险、缺乏维护人员和经费

在刘可钦看来,校园体育场馆开放面临着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场馆开放后运行成本过高。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用办公经费补贴体育经费不足的现象,有的学校每年需要使用上百万元的财政办公经费解决场馆维护问题。”刘可钦称,尤其面向社会开放之后,导致学校管理责任和管理成本增加;缺乏管理人员和稳定的维护经费,成为学校很大的负担。

“以学校游泳馆开放为例”,教育界别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体育运动促进中心主任刘芳指出,“卫生问题、安全问题、成本问题,甚至包括卫生间是不是也得开放用水等等,这些都需要讨论。”

刘可钦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体育局有一定的经费补贴,引导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还处于政府包揽、财政补贴的局面。”在刘可钦看来,如优惠或有偿开放校内体育场馆,其收费标准需要进一步明晰,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刘彦红则指出,校内体育场馆开放还面临缺乏管理人员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密云学校体育场馆晚上开放时间是19:00~21:00,而这是学校教职工的下班时间,谁来负责场地的管理成为一个问题。

“最开始是学校自己的老师负责,老师要早于19:00到达场馆,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21:00结束后,还要整理、打扫卫生,以保证第二天的正常使用;疫情期间还涉及场地消毒的问题……实际上是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刘彦红坦言。

除上述问题外,刘彦红表示,难度最大的就是入校公众的管理,“有家长提出,校园安全能否保障?比如社区居民到校内活动,过程中操作器械,以及进入其他区域使用卫生间等,对孩子来说都是风险因素。”

“最令学校担忧的,还是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校园安保、器材和场地安全风险等隐患。外来锻炼人员的安全如何保障?发生意外之后的责任如何界定?……”刘可钦称,这些因素导致了学校场馆对外开放陷入不积极不充分的困局。

建议:引入信用积分及专业第三方运营

“难度确实比较大,也并非所有场馆都适合开放。”刘彦红表示,密云区在开放校内体育场馆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政策调整,但目前还在坚持推进。“现在我们正在探索第三方运营模式,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场地开放的管理。”

刘可钦也在提案中建议,引入专业第三方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她表示,校园场馆有着专业性和特殊性的需求,建议委托从事专业化运营的国企推动、盘活校园场馆,探索场馆运营+学校场地开放的新模式,以解决对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规避收费等廉政风险。

刘彦红告诉记者,密云区还有针对性地开发了APP,“公众如果需要使用场馆,可以在APP上预约时段、场馆以及使用时长。”

刘可钦也提出,建议通过全市中小学场馆预约使用平台,引导社区锻炼者通过自助的形式预约场地,文明锻炼,自助服务。此外,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使用信用积分,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与风险。

刘芳介绍了海淀区的做法。“体育局设置了奖励机制,海淀区场馆开放做法较好的学校,可以在评选中得到相应奖项,对应有不同额度的奖金。拿到奖金的学校,可以把奖金用来弥补场馆维护资金的不足。”但即便如此,在刘芳看来,还是难以完全覆盖学校开放场地所需的成本。

“有必要探索一条中小学体育场馆假日期间对外开放的公益化使用和社会化运行相结合的新路径。既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提升校园场馆设施使用效率、管理能力,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也能解决学校的实际顾虑,实现多赢。”刘可钦表示。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铭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