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北京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 粪肥还田需算养分“账”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1月27日,据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消息,截至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北京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不过,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粪肥送到田间地头就可高枕无忧。在田间,畜禽粪肥的用法和用量是关键,在专业人士眼中,粪肥用好了,一个养殖场就相当于一个“有机肥加工厂”,而用不好,这一块地也就成为了一个“污染源”。粪肥还田怎么算好养分“账”?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专家提出了四点建议。

有机肥加工过程。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供图

粗放还田浪费多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获悉,养殖粪肥中养分含量水平时空差异和变异很大,如1吨鸡粪中氮素含量相当于2-3吨牛粪中氮素含量,尿泡粪与干清粪模式收集的固态、液态粪肥中养分含量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而种植养分需求又因作物品种、土壤肥力等不同而差异显著。如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要3千克氮素,但每生产100公斤大白菜只需要0.15千克氮素。

液肥施肥车。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供图

环境监测站专家介绍,多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种养脱节造成循环途径不畅,以及粪肥施用技术、装备及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支撑滞后,致使还田利用仍处于种养主体的自主联合、凭经验施肥、粗放还田的状态。同时,过去重达标、轻利用的思路,造成大多数养殖场过分强调达标排放而下大力气去进行粪污的深度工艺处理,不仅造成氮、磷养分损失,而且也是人力、财力的浪费。

需得算好养分“账”

如何管理好粪肥还田利用时的养分“账”?在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的专家们看来,这离不开有效的供需计划、种养联动的缓冲设计、健全的监测制度,以及完善的台账系统和管理机制。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还田土壤检测。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供图

“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致使养殖场粪污产生分布相对集中,而种植业耕地分布大多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经营管理或耕作方式多样。”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专家指出,种养脱节会由此造成养殖户“粪多为患”、种植户因化肥减量行动引起“无粪而慌”的尴尬局面,因此制定区域粪肥供需计划,或可为职能部门就近就地利用粪肥资源提供信息支撑。

种养粪肥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均与时间节律不同,是种养途径不畅的问题,专家也指出可打造种养联动缓冲区,疏解供需时空矛盾。

固肥施肥车。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供图

同时,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专家也提到,按照精准定量、配方施肥的要求,应建立相应的粪肥还田利用监测制度,重点包括粪肥养分、土壤养分监测及土壤土质的长期跟踪监测。还需建立粪肥还田利用全链条电子化信息台账,实施资源化利用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粪肥还田利用信息的可监测、可报告和可追溯。“在监测与电子信息台账示范的基础上,建立粪肥还田利用大数据库,并通过与养殖数据和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结合,确保还田利用科学规范,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还田利用的全程有效监管,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