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3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十三五”期间实现腾退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3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十三五”期间实现腾退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及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均为北京之最的西城区,西城区区长孙硕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西城区名城保护的思路和现状。

  西城现有实体书店150家

  新京报:最近几年,实体书店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受关注。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老城,西城实体书店情况怎样?

  孙硕:西城的实体书店现有150家,这其中不乏顶级书店品牌,如北京坊的Page One、西单老佛爷店的钟书阁;一些成为了文化新地标,如北京砖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店。2020年,我区33家书店被评为北京特色书店,3家书店被评为北京最美书店。

  新京报:“书香西城”的概念提了很多年,实体书店对老城来说意味着什么?

  孙硕:书店对一座城市、特别是一座老城来说,代表着一方“文化的符号”,显现着一种“文化的温度”。一座城市里拥有许多书店,而且是有特色、有品质、高颜值的书店,于百姓是福祉,也会散发出这座城的文化韵味,讲述这座城的历史延绵。

  新京报:你觉得怎样的书店算是好的书店?

  孙硕:一家好的书店应是能带给读者好的阅读体验,为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提供内容支撑,可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书店;应是一家读者愿意去探寻文化、享受文化、交流文化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百姓能够便捷到达,不会离我们生活圈太远,我希望未来的西城处处有读书的身影,处处有书香的味道,百姓可以在阅读的快乐中安居乐业。

  新京报:随着电子阅读、网络购物普及,很多传统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压力,怎么适应新的环境?

  孙硕:在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方面,西城也在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如实体书店与网络融合发展、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馆店结合、场店结合、院店结合等“书店+”模式等。

  6处文物建筑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

  新京报:如何保护和利用文物,是老城面临的一大课题。西城的文物现状如何?

  孙硕:西城区的文物数量很多,不可移动文物有3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占全市3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占全市28%),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尚未核定的一般文物还有179处。

  新京报:西城的文物保护思路是什么?

  孙硕:解危、解放、解读。西城在“十三五”时期开展了腾退一批、修缮一批、合理使用一批、新增认定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筹建开放一批主题博物馆(展览馆)的“五个一批”工程。2016年,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共计启动52处,总投入45.27亿元。截至目前,完全腾退项目32个,总体腾退比例达92%,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其余项目正在推进中。

  新京报:腾退后怎么用?

  孙硕:近几年,西城先后有6处文物建筑腾退修缮后对社会开放。例如万松老人塔变成北京砖读空间、佑圣寺变成十月文学院、林白水故居变成椿树书院、广福观变成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沈家本故居变成司法主题博物馆、福州新馆变成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

  沈家本故居作为司法主题博物馆对社会开放、《京报》馆(邵飘萍故居)未来要建成红色报业博物馆,就是在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基础上,去讲好文物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护国观音寺、钱市胡同炉房银号建筑群未来用于建设公共展览展示空间,就是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需求,补充民生服务短板。

  新京报: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孙硕:一是让文物合理利用成为老城复兴的亮点。坚决贯彻落实《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要求,将文物利用和老城保护与复兴相结合,与街区更新相结合,让文物建筑“活”起来,真正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时时感受到她的魅力。

  二是继续探索创新文物活化利用的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继续探索破解文物合理利用的难点问题,实施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路径清晰、多方参与、运行顺畅的文物合理利用实施机制。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