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脑瘫博士李麟青研发无障碍地图:让残疾人更有安全感地出门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脑瘫博士靠着三根能动的手指研发出无障碍地图”,这不是李麟青第一次上新闻热搜。

1987年出生的李麟青在不到一岁的时候被诊断为脑瘫,出行只能靠轮椅,手指只有三根能动。妈妈将他从轮椅上托起,同学“公主抱”带着他上厕所的画面网络流传,从小勤勉好学的李麟青最终获得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学位。

李麟青对残疾人的“不安全感”感触很深,他经常会因不确定路途中是否有无障碍通道而犹豫,甚至放弃出行生活范围比健全人要小很多。

2019年,李麟青开始着手研发无障碍地图软件202012月,这款软件实现了为残疾人提供全景无障碍导航路线。李麟青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设计,让残障人士更有“安全感”地出门。

李麟青出行只能靠轮椅,手指只有三根能动。受访者供图

设计无障碍地图,为轮椅指路

新京报:作为残障人士,你感觉出行有哪些不便?

李麟青:阻碍还是蛮大的,在国内几乎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做到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还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中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江苏有479万。残障人士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无障碍”这个前提,就会很不方便。

如果我想去的餐馆门口有台阶,这家餐馆就会被我从生活版图当中切掉。我们生活的范围比健全人小。

新京报:你研发这个软件契机是什么

李麟青:我在读博期间走访了20多个国家,也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调研,发现出行受限非因为我们国家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而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我们残疾人并不能很好知道无障碍设施在哪里。

国外的地图有完整的无障碍导航功能而我们国内的三大主流地图比如百度、高德、腾讯地图都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所以我就着力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新京报:研发无障碍地图的过程是怎样的?

李麟青:20193月我注册了第一家公司,当时只有2个人,当年7月我们开始着手做这样一款软件。到20207月的时候,这款无障碍地图研发成功上线了,12月全景功能上线,我们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做全景无障碍导航的公司,现在团队是7个人。

研发这个软件最重要、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数据采集。采集数据分两种方式,一是自动化采集,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了一款采集的小车,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内,用自动采集的方案。第二种是人工采集,我们有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在不同的周期范围内,对不同范围内的设施进行网格化的采集。

李麟青博士毕业后自主创业研发了无障碍地图软件。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作为一名残障人士,你研发这样一个为残疾人用的地图优势在哪?

李麟青: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而我作为一个残疾人来研发这个地图,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如果是一个健全人,他来研发同样一款产品,我相信他对无障碍的理解可能比我要差一些。为什么我能get(抓)到残疾人的痛点,因为我本身也是个残障人士。

要让残障人士更有“安全感”

新京报:无障碍地图投入使用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李麟青:我们的一些忠实用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20207月软件刚上线时还不是很完善,我就推荐给身边一些残疾人朋友使用,那时我自己也没有很大的信心。

在推广过程中,一个朋友觉得这款软件非常实用,就号召其他朋友在路上随手拍,跟我们一起上传数据,丰富扩大了软件的数据库。我看到用户能从中受益并且还愿意加入到完善软件的过程中来,真的很开心。

新京报:目前无障碍地图覆盖了多少城市,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李麟青: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苏州投入使用,大概涉及18000多个建筑。苏州覆盖面最广,苏州园林、交通枢纽和大型商场的无障碍路线可以一览无,全面覆盖苏州地铁无障碍信息,今年的计划是全面覆盖江苏省内13个市。

李麟青设计的无障碍地图,苏州园林、交通枢纽和大型商场的无障碍路线可以一览无遗。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希望未来无障碍地图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李麟青:其实解决的是残疾人安全感的问题。很多残疾人怕出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确定路上以及目的地,有没有无障碍设施。我希望无障碍地图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帮助大家出行。除此之外,还希望这个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更加完善无障碍系统。

生活方便了,我们残障人士也会更多体会到社会的友好,同时也愿意尽可能去创造一些东西,让我们自己能够更好融入社会并被认可。

新京报记者张静姝实习生谢婧雯

编辑刘倩

校对杨许丽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