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两会∣人大代表洪为民:香港需要改变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经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石英婧 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3月16日下午五时许,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北京饭店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两会∣人大代表洪为民:香港需要改变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发展的新机遇

祖籍福建省,奔波在香港、内地、世界各国之间,洪为民,人如其名,近年来,一直在服务青年人创新创业,服务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香港与内地,在创业项目与投资人之间,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明年,有着多重身份的洪为民在香港生活将满40年。在这里,他是一位创业者,也是一位投资者,他是专家学者,也曾荣膺200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可以说,他见证并参与了香港的发展。

“香港需要变。”这是为时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洪为民反复提到的话题。

在新一轮的全球化中,香港将扮演怎样的角色?香港又如何把握住这新的一轮发展机遇?

在洪为民看来,“香港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外,还要转变惠港政策的观念,承认这是一次互利的发展机遇”。

香港需要改变

去年,香港回归迎来20周年,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谈起香港回归后的变化,洪为民感慨到:“说老实话,在香港回归的过去20周年有余的时间里,香港没有很大的变化,政治经济都很平稳。”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儿,它不变。20年不变,50年不变,你想想看,一个城市20年不变是什么样的概念。深圳如果20年不变,难以想象。北京过去20年也是日新月异,我2008年做奥运会志愿者,10年前的北京与现在相比相差很远,过去10年北京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所以一个城市20年不变状况是不太对的,当然香港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基建方面建的特别好,铁路也好,高速公路也好,总的来说它还是正面的。”洪为民称。

在洪为民看来,这些年,香港从一个供海员休息的军港,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但现在香港产业还停留在资本密集型。

“香港的经济转型有好几次,1948年以前,其实是一个军港,一个海员休息的地方,没什么经济活动。到了1948年、1949年、1950年解放前后,有大概一百多万人拥到了香港。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又有大概三四百万大陆人涌入香港,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富庶的江浙一带的资金以及技术,这也促进了后来香港纺织工业的发展。当年的董建华、唐英年、田北辰的父辈,就造就了香港一代轻工业的发展,他们来到香港做纺织,做手表,做塑料花,这是香港近代的第一次改变。”

“第二次的改变是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次改变使香港从传统工业产业切换到转口贸易,随着转口贸易的发展,跟贸易相关的银行、保险业也迎来了春天。这是香港的第二次的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变成资金密集型。”谈及香港经济转型,洪为民如是说

“第三次改变,1993年是一个分界线,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它标志着香港成为中国内地企业对外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也这样造就了它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甚至是国际金融中心,但那时的香港还是资本密集型为主。”洪为民表示。

事实上,与香港并称“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也是类似,发展中与香港相互较量,用洪为民自己的话说,“跑来跑去,看谁先谁后”。但是新加坡在2004年有了大的转变,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而曾在同一赛道上,香港转型却慢了。

“确实,近些年不变给我们带来了安心,安全感和熟悉感,但是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一成不变是危险的,因为世界在变,商业模式在变,生活方式在变,技术也在变,所以香港在某些方面相对来说慢了。你说它落后吗?不能算落后,只是本来它可以有更快的增长。”洪为民同时告诉记者,“值得期待的是,近两年,香港想变了,要做创新科技。”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