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时隔63年王丽堂收徒,王派《水浒》薪火相传

扬子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月9日,81岁的王丽堂在扬州正式收下马伟为徒,同时成立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传承工作室。这是一场时隔63年的漫长等待,扬州评话王派《水浒》在扬州再度续接嫡传薪火。

扬州曲艺,源远流长,尤以扬州评话,蜚声曲坛。“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传奇,更是把王派《水浒》的地位,定格在中国曲艺的高峰。这是一对扬州评话的名师高徒:名师王丽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高徒马伟,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获得过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收徒仪式上,王丽堂百感交集。“虽然我在南京,我一直都在关注着扬州曲艺,真是为他们感到高兴啊。这次回到扬州,收下马伟为徒,也是看到他在王派《水浒》上做出的努力,希望他能够真正投身其中,将王派《水浒》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成为王派《水浒》第五代嫡传的马伟,内心的感激也是溢于言表。18岁进入扬州市曲艺团,听到最多的书,就是王派《水浒》,王派《水浒》历久弥新,历经过时光的淘洗,越发放射出艺术的光彩。王丽堂的录像和书籍,一直都被他摆放在案头,每一段表演,每一句说口,都深刻烙印在脑海里。今年,自己进入不惑之年,更明白,要在扬州评话的艺术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继承发展王派《水浒》。

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表示,以王少堂为代表的王派《水浒》因其脍炙人口的代表书目,本着严格严谨的“坐台功”和对艺术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以其口、眼、身、步、神的运用,情节的铺垫,人物的刻划,说讲的功力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可,成为扬州评话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如今王丽堂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她对扬州评话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带着对扬州评话艺术发展和传承的责任感回到她的家乡,在扬州成立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传承工作室并收马伟为徒。这是扬州评话,特别是王派《水浒》百年传承,一次里程碑式的大喜事。

“王丽堂自幼学习扬州评话,十岁登台,被称为“十岁红”。上世纪90年代,王丽堂整理的《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四十回共四百余万字正式出版,这是她对王派《水浒》进行全面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的心血结晶,她还将全部稿费捐出设立了‘王少堂扬州评话奖励基金’。”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说,成立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传承工作室后,也希望王丽堂经常回到家乡,指点年轻的扬州评话演员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来源:紫牛新闻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