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琉璃万顷抚仙湖

环球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进入抚仙湖沙亥河恢复重建区,榴花吐艳,桉树成林,郁郁葱葱。成片的鼠尾草铺满一地,零星花朵如翘起的小尾巴随风摇曳,又似一根根琴弦,正弹奏着蓝紫色的梦想。眼前绿意盎然,一派湿地风光。鸟儿有时成群,有时三三两两,声声啼鸣,忽上忽下自在飞翔。哗啦啦的涛声此起彼伏,既悠远空灵,又激越高昂。循声而去,壮阔的抚仙湖映入眼帘。站在石子沙滩上,湛蓝色的湖像一颗蓝宝石,万顷碧波滚滚而来,洁白浪花卷起千堆雪。举目远望,座座青山绵延起伏,朵朵白云从山中升起,飘浮在蔚蓝的天空上。水映着天空,云衬着浪花,使蓝的更蓝,白的更白。我惊喜,如此纯得一尘不染之水,只在西藏纳木措看过,而眼前的抚仙湖,让人又一次感受到那种至纯至美。正如清代诗人赞曰:“俞元胜迹问仙湖,一片烟波点荻芦。天上自来通碧海,人间不道有蓬壶。”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云南玉溪抚仙湖有个仙人般的名字。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蓝色海洋,后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留下了一泓晶莹剔透的湖水。唐代称“大池”,宋、元时又名“罗伽湖”,明代称“澄江海”。相传玉皇大帝派了肖、石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即刻被湖光山色倾倒,流连忘返,日久天长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立湖边。“抚仙湖”之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湖上驾舟遥望东南方,能隐约看到两位“仙人”在观赏美景,游客们饶有兴趣地听着湖名的来历,感叹抚仙湖的美丽竟能留住神仙,也希望能看到那两块巨石。

笔直的木栈道两旁盛开着红、黄色美人蕉,娇艳动人。漫步其上,凉爽宜人。风裹着湖的柔情撩起衣衫,浪花一次次撞击心灵,心底也一次次被震撼,人眷念着湖,湖迷住了人,人湖交融,陶醉其间。这条道名叫“时光栈道”,一时茫然了,竟不知是在享受好时光,还是虚度光阴?

无法割舍晶莹剔透的水,绕湖来到笔架山下。这里的水面突然安静了许多,细软的沙滩上,一条条游船排列着,有的飘浮在水天一色中,满眼诗情画意。光脚丫的小孩在沙滩上嬉闹,欢快的笑声荡漾在湖面。一对老夫妻满头银丝,坐在太阳伞下,手拉着手,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似乎正回忆童年时光。情侣们泛舟湖上,时而悠悠前行,时而任其随波,演绎着浪漫的爱情。掬一捧湖水,让它慢慢从指缝中滑过,似乎能嗅到水的醇美甘甜之味。早年间,徐霞客就曾在其游记中赞过这水:“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阳光尽情洒下,浩渺的湖面闪烁着金光,就像幽蓝夜空里的颗颗星星,深邃中仿佛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寻思着,水下或许真有古滇国遗址。

高高耸立在湖岸的笔架山,形如其名,两边凸起,中间凹陷,酷似案头上的笔架。拐向上山的石径,一路树木滴翠,不知名的野花点缀丛中。山顶的观音寺琉璃金碧,立于峭壁之上。此时,忽有丝丝缕缕清香盈鼻,始以为是寺内的焚香味,几经辨别后却不是。幽香愈来愈浓,原是从一株粗大的树上散发,一看标牌,才知是一株清香木,已有180多年树龄,如此清香,想来沾染了抚仙湖的仙气。

山的另一凸起处,于玉烟亭下凭栏而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近处岩石壁立,峥嵘挺拔。远处,亮汪汪、清凌凌的湖面,如丝绸般铺展开去。一道长长的、优美的弧线,勾勒出月牙形湖岸,也勾勒出湖的曼妙身姿。身后,麒麟山、尖山,山山相连,群峰竞秀。“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正应了古人绝美的赞誉。我禁不住张开双臂,只想把湖揽在怀中;又想化作一尾抚仙湖特有的冲浪鱼,畅游在它的怀中。(文图:米广弘 文化学者)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