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联合作战”“南水北调”……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首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

中国青年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借助一体化复合手术室“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强大优势,成功为一名罕见“烟雾病”患者独立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这充分彰显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实力!标志着附院在颅脑外科罕见疾病手术项目上总体水平再迈向一个新台阶。

罕见疾病刻不容缓

火眼金睛揪出“元凶”

左手左脚无力、出门找不到路、丢三落四……近两年,52岁的李女士不仅频频出现脑梗症状,而且智力水平变得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带着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多种检查结果,李女士找到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卫江。

吴主任首先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详细结合CT、核磁共振检查以及患者右边大脑出现的如虫蛀般大大小小梗塞灶,最终判断疾病“元凶”是罕见的“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血管闭塞,由于患者主干血管闭塞,血液无法供应到大脑,小血管就会拼命扩张,扩张到极限状态,非常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很多患者也是因为出现脑出血才到医院就诊。

“正是因为重要血管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患者脑部‘催生’出很多新生异常血管,这些血管很细很密,在血管造影下,就像烟雾一般,因此被称为烟雾病。”吴主任介绍。

外科、介入联合“作战”

完成高难度血管搭桥术

DSA脑血管造影发现患者右侧一根主干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对侧的颈内动脉也出现狭窄,这意味着供应脑部血液的四根主要血管,两根都有问题。此时的李女士右边大脑血供差,侧枝循环不理想,左边血管供血少,再发展下去,很可能出现大面积脑梗,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情只会越来越重。治疗方法只有一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经过术前造影,我们找到一根管径与颅外颈动脉匹配的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血管作为受体血管,这相当于在颅内进行‘南水北调’”。吴主任慎重考虑,为确保手术风险降到最低,他在科内召开手术讨论,为患者量身制订手术方案,同时脑血管搭桥术因难度极高,风险极大,不仅需要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还需要配套高精尖设备做支撑。

显微镜下缝合血管

最终在江大附院一体化复合手术室,吴卫江和神经外科介入医生刘晓勇共同配合,打开一个仅有4厘米的骨窗,找到与颅外血管匹配的健康血管,通过造影定位血流供应区域,借助显微镜,吴主任开始端侧吻合,在1.5毫米的吻合口处缝了15针,两根血管成功相接,血流状况良好。

多措并举精准诊疗

全面助力快速康复

“这就像是在头发丝上跳舞”,吴卫江打趣道:“现在我们等于给大脑重建了一条高速公路,绕过塌方的公路,连接两头”。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立即转入到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围手术期的进一步监护治疗。

通过神经外科医疗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患者恢复很快。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颅内吻合口很通畅,MRI检查也提示大脑的侧支循环明显增加、脑血供明显改善。

面对患者的快速康复和家属的感谢,吴主任感言:“烟雾病这样的疾病很罕见,但病人信任,我们就要有最出色的表现。同时这也是江大附院独立开展的首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借助一体化复合手术室‘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强大优势,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据了解,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复合手术室把现代化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室整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了“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把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里一次完成。

其意义在于介入手术与外科手术同时进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优化手术流程。同时复合手术室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主要病种有: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动脉狭窄、血供丰富脑肿瘤、特殊颅脑创伤等。

来源:江南大学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