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职场性骚扰困扰年轻人,咋办?

中国青年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异性同事经常发来暧昧短信?应酬时有人讲起黄色笑话?办公室里同事语言挑逗发出性暗示?上司暗示有获得职场晋升机会的“潜规则”?2021年出版的第1期《半月谈》杂志聚焦职场青年被性骚扰的问题,报道指出,权力上位者利用职权向下属施加职场性骚扰,是踏入职场的年轻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不光女性,男性也会遭遇性骚扰。“受害者有罪论”更是给被骚扰者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在近期播出的由亦舒同题小说《流金岁月》改编的电视剧里,女主角蒋南孙在进入职场后也遭遇性骚扰。在受到骚扰和恐吓时,蒋南孙留下录音证据,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遭遇性骚扰后如何维权,困扰着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有些受害者在遭遇性骚扰时并没有充分意识,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正在经历性骚扰;有的则迫于压力忍气吞声,为了工作放弃维权。

是否造成所谓“实质性伤害”,经常被拿来当成界定性骚扰行为的条件。然而,性骚扰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更集中于心理层面。在惩治性骚扰时,不宜以所谓的实质后果作为性骚扰的判定依据,而要看实施者采取的方法和行为本身。在职场环境下,只要当事人逾越了职场关系应有的尺度界限,并明显带有性骚扰的动机,就应当认为其行为构成性骚扰。

因此,性骚扰的形式不局限于肢体行为的冒犯。在职场中,有的员工喜欢在同事面前“讲荤段子”,这不仅缺乏社交礼节,也存在性骚扰的嫌疑。语言的冒犯、不恰当的暗示,自以为幽默实则粗俗不堪的“玩笑”,都可能构成性骚扰行为。

同样,性别也不应该成为界定性骚扰行为的限制条件。新实施的民法典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处的“他人”并无明确性别指向,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在社会交往时都应当恪守行为边界、尊重他人权利。

性骚扰往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实现的。职场新人之所以容易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也是因为其在职场中话语权小,处于弱势位置。但是,性骚扰绝对不能被视为职场生存中应当付出的代价。事实上,这种行为完全与正常的职场活动无关。受到性骚扰伤害的年轻人只有勇敢地说“不”,并提高存证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惩治职场性骚扰,用人单位要负起主体责任。不管是职场里上级对下级的性骚扰,还是客户对年轻员工的性骚扰,用人单位都要尽力保护、实施积极干预。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维护眼前声誉,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性骚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非要等到酿成舆论危机时才出面表态,只会让自身公众形象遭受损失。坚定反对一切性骚扰行为,营造职场交往的安全感,才能取得年轻员工的信任,让每个人安心从事业务工作。那些明知性骚扰存在而有意纵容包庇的管理者,扮演了极不光彩的性骚扰“帮凶”角色。

当然,一个理想的职场环境,不能让员工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说每一句话都要录音存证。杜绝职场性骚扰,关键是建立平等、开放、界限分明的职场文化。当上下级之间关系只体现在工作中,当员工对外发展业务只凭借产品和服务质量,当同事之间的交往完全遵循现代文明规范,才说得上真正清除了滋生性骚扰的土壤。这一代职场年轻人维权意识强,对职场文化有着更高期待,良好职场文化能更显著地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立法的完善,执法方式的日益科学,公共部门对性骚扰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被性骚扰不是一件有罪的事,只有性骚扰的实施者才可耻。明确了这些观念,推动社会保护年轻人不受性骚扰的决心,职场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