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刻刀下的精妙入微,从“龙船花”到细纹刻纸

中国青年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细纹刻纸是浙江温州富有盛誉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其原型为元宵节龙船灯彩——“首饰龙”上装饰用的“龙船花”。因其图案复杂、线条细腻,并用刻刀刻成,故得名“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的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作品图案细如发丝,纤而不繁,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早在十多年前便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纸

细纹刻纸《九龙呈祥》作者陈余华 (摄影:潘阳力 下同)

细纹刻纸《九龙呈祥》(局部大图)

从龙船花到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的诞生地温州乐清,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紧邻东海,自古海洋渔业生产发达。由于乐清靠近大海,以风险较高的渔业捕捞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地的海洋信仰十分兴盛,为求出海顺利、生活平安,民众自古就崇拜海神、龙神等海洋神祇。到明末清初,乐清地区开始出现一种在元宵时使用的别致的龙船型灯彩,其首尾为龙形,身体部位为船的形状,被当地人称为“龙船”,又名“龙船灯”。明代姜准《歧海琐谈》中有记载:“村落糊楮,象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到了清代,龙船灯逐渐演进为更为精美的“首饰龙”,在龙船灯的基础上,龙身部位不断添加内容,层层累叠,每层都有精美的装饰。为了表达对吉祥的希冀,民间艺人们在首饰龙灯上贴上精心刻制的代表各种美好寓意的刻纸作品用作装饰,这些刻纸装饰便是细纹刻纸的雏形——龙船花。

元宵首饰龙灯,摄影陈尚云

龙船花一般20厘米长,10厘米宽左右,用白色的连尺纸刻制而成。龙船花的设计一般为三层,最外层称为“柳条”,图案相对简单;中间部分为主体,可有精细的各种几何图案,多呈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排列;中心的二平方厘米左右的区域,以极为精细的线条刻出双鱼纹、鱼鳞纹或其他细致的装饰图案。由于龙船花以精细闻名(最细的能在鲁班尺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其细致精巧的程度甚至成了评判首饰龙的标准之一。到了清末,龙船花的刻制越来越精细,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专雕细纹的刻纸艺人,细纹刻纸的工艺也在此时接近巅峰。

传统龙船花

传统龙船花

百余种几何纹样区别于其它剪纸艺术

创作细纹刻纸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最主要的有刻刀、针钻、挡柱、油盘、粉袋、磨刀石、纸张、竹刀片、拷贝台等,虽然这些工具在市场上都有销售,但绝大多数刻纸艺人因其风格不同,各自对工具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还是会选择自己手工制作刻纸工具。

细纹刻纸以精细闻名,一幅细纹刻纸的作品从设计到完成要经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工艺流程,首先,与绘画创作一样,要先构思。构思时既要注意整体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出来的效果,还要考虑细节画面的黑白关系和形象之间的连接关系。大概构思成型之后,便可以在大致轮廓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出想要表现的人物、花鸟、虫鱼、风景、建筑等图案和几何形装饰纹样的细节。

传统刻纸

传统刻纸

细纹刻纸的几何纹样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剪纸的艺术特色之一,细纹刻纸的几何纹样主要出现在主图案周围圈饰和花边饰上,共有一百多种不同的几何纹样图案,其中较常见的有斜纹式、鱼鳞式、金钱式、杂花式、波纹式、十字式、方胜式、漏砖墙式等,花边则除了以上部分纹样外,有如意草纹、回字纹等较独特的纹样。

细纹刻纸《龙凤呈祥》作者伍温敏

细纹刻纸《龙凤呈祥》(局部大图)

在构思、起稿完毕之后,为防止样稿和雕刻的纸层之间滑离错位,要将样稿和重叠的纸层装订在一起。装订的方法很多,有纸钉法、线钉法、针夹法、钉书针法等。刻纸时,有多种不同的刀法,如线条流畅,适合表现曲线、弧线线条的纹路的圆刀法;直线运行,直角转折的方刀法;表现细线条的刀扎法;扎刺微小洞孔的针扎法等。

细纹刻纸《九狮图》作者陈朝芬

刻制完毕后,一般会将图案以熏样、晒样或拓样三种方式进行翻印复制,以方便后期刻制相同图案。装裱时必须要将作品粘贴衬上底色,细纹刻纸一般用红色或白色宣纸,刻制完成后,红色作品用白色为底色,白色作品用红色为底色。一般粘贴就在作品的关键点上用毛笔尖涂上胶水粘贴在衬底上,便可装裱保存了。

从首饰龙灯附属到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细纹刻纸的前身龙船花的题材、纹样、工艺等方面因为首饰龙灯的复合性,吸收了戏曲、建筑、刺绣等传统工艺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然而,尽管龙船花在地方民间信仰习俗中拥有特殊的位置,但一直以来都还只是从属于首饰龙灯的一种装饰工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挖掘、保护散落于乡野的民间艺术,各地文化工作者开始逐渐深入民间对民间艺术进行普查和调研。龙船花便在此时被外界所知。20世纪五十年代,在国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指引下,政府将散落各处的刻纸艺人召集到一起,开办了细纹刻纸生产小组,由著名刻纸艺人陈朝芬任小组负责人。在传统的“龙船花”的基础上,生产小组整合了地方窗花、贴扇的刻纸工艺,创新出了“乐清细纹刻纸”,从此,细纹刻纸成为了一项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

细纹刻纸艺人陈余华在创作(摄影为陈尚云)

由于政府的扶持,乐清细纹刻纸在此之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过程。20世纪五十年代,乐清艺雕厂成立黄杨木雕、刻纸小组,由陈朝芬任负责人,名艺人林邦栋等为骨干,这一时期创作的细纹刻纸作品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出口,曾一度达到数万元的效益,同时,也创作出了一大批刻纸精品,陈朝芬的作品《八角双鱼》就是其中代表,还于1956年的全国剪纸作品展中斩获金奖。20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细纹刻纸的发展达到巅峰,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有倪兆丰、周方德、蒋遵义等美术专业人才加入了设计队伍,许多刻纸艺人又开始对刻纸的工艺、内容、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吸收地方剪纸、木刻、年画、国画的元素后,艺人们广开思路,不仅在花纹设计上作了创新,还将题材范围扩大,把花卉、风景、人物、动物等都纳入范围,大大提高了细纹刻纸作品题材的丰富性。这一时期不仅在刻纸工艺和图案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长,这一局面让乐清细纹刻纸从业者的数量一度达到数百人之多,以乐清象阳镇为中心,周边数个地区的村民几乎都从事过细纹刻纸刻制及其相关工作。

《嫦娥奔月》作者郑元逊

传统刻纸

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市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低迷期之后,又开始复苏,乐清细纹刻纸也于此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经过一系列的产业体制改革,以及作品设计和工艺上的不断创新、突破之后,细纹刻纸作品这一曾经风光无限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终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在数代艺人不懈的努力、创新与发展,以及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的局面下,乐清细纹刻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细纹刻纸《鱼跃龙门》,作者林邦栋

多年来,林邦栋、陈余华、卢发良、伍温敏、金钱妹、余忠惠等一批中老年艺术家让细纹刻纸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们所创作的精品,不断地被中国艺术馆、国家美术馆等处收藏,郑梅贞、周是一、余林敏等青年刻纸艺术家更是脱颖而出,他们在继承上辈的艺术基础上,承上启下,积极创新,以新的思路和新的审美,使细纹刻纸这一传统艺种脱胎换骨,呈现出绚烂多彩的姿态。21世纪初,随着国家启动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乐清细纹刻纸也于2006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乐清细纹刻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文献:

[1]潘阳力 周是一 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乐清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

[2]张雁洲 著.乐清细纹刻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3]胡春生 胡骅 著.温州剪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