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句话放在汽车界也是能行的通的,比如前些年在中国黯然退场的德国欧宝,这可是正宗的“德味儿”,不像某些车企自称“德系四强”。不得不说早在消费升级和中国自主品牌全面向上的大环境下,很多以低端车为首的合资品牌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例如今天的主角——铃木。据有关消息,继解散昌河铃木之后,铃木汽车或已与长安汽车开启解除合资关系进行谈判,如果协议达成,这也意味着铃木汽车品牌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未来铃木品牌将专注于发展印度汽车市场。也就是说之前传言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将成为事实?
无风不起浪,铃木退出中国是“有迹可循”
几天前,北汽昌河发布公告称,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铃木)日方股东铃木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昌河汽车,意味着成立23年的昌河铃木就此不见。而今铃木汽车又在与长安汽车开启解除合资关系谈判;或许,在不久的未来,铃木汽车将就此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其实早在前几月就已经疯传铃木会退出中国市场。
4月27日,有消息爆料称某合资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原有的合资品牌专营店将转变为某中国高端品牌的专营店。此消息爆出之后,众说纷纭,最大的猜测对线被指向——铃木。而关于网传的长安铃木即将退出中国市场,4月29日长安铃木官方给出了回应,字里行间,我们并没有读出义正言辞的味道,平复和泥的口吻弥漫而出。长安铃木即将退出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小道消息了。2016年的一次谣言说铃木即将退出中国,长安铃木可是义正言辞的进行了官方辟谣,其口气要比2018年的这一次要恐怖的多。而且,在近来一段时间内,长安铃木的多名日系高管已经被撤去职务。
其实在圈内众说纷纭的时候,有部分的消费者认为在进口现代起亚退出中国市场之后,东风悦达起亚与北京现代有可能也该走一位了,还有人认为是2017年同比下滑56%的东风裕隆纳智捷将会提前离开中国。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拥有较高保有量车型雨燕、奥拓等的长安铃木,或将是本次的主角。
“小车战略”终将害了铃木 奥拓、雨燕成为铃木的“颜面”
长安铃木作为曾经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品牌,早在2005年长安铃木在国内的月平均销量就已经达到了1.76万辆,但是今年5月,长安铃木的月销量已经下滑至4260辆,而且累计总销量才为20970辆。这是什么概念?马自达与铃木同作为日系车,5月长安马自达销量为15812辆,一汽马自达为9609辆;截止5月马自达的总销量为129125辆。要知道长安铃木目前在华销售的共有7款车型(其中SUV车型3台,轿车车型4台),所以长安铃木的月平均销量在4000辆左右,再分到每个车型的销量,恐怕已经是已经趋向于某些冷门车型的单月销量了。
再回头看来,铃木有“小车之王”的称号;是成也小车,败也小车。SUV之所以能够大热,还不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喜欢“大空间”车型,国外车型要是国产后不加个“L”基本上算是凉了。因此,仅拥有小型SUV的长安铃木,在市场拥有极其尴尬的地位;“不够大”也使得铃木在紧凑型SUV市场与中型车市场无牌可打;但是这并不能怪铃木,要知道小车之王的铃木,连日本本土都没有车长超过4.8米的车型。
其实铃木不是没有好车,例如长安铃木维特拉与骁途这两款小型SUV,但是在大多数消费者的眼中长安铃木是一个“廉价车企”。奥拓与雨燕作为当年长安铃木的早期车型,虽然有着不错的销量,但是也让长安铃木被贴上了“廉价车”的深刻概念;虽然贵为合资车企,但长安铃木却始终无法摆脱当年的“魔障”。这也使得维特拉与骁途的定价尴尬,即便10-15万元的定价,已经比其他合资小型SUV的定价要低了1-2万元,但消费者始终认为“应该便宜”,再加上“小”的的概念,导致了铃木的尴尬地位。
弃中国,走印度成既定事实!
此次铃木选择拥抱印度不是毫无道理的,纵观铃木的产品线,从2013年以后,就再没有在国内推出新车,一直在“吃老本”的铃木也是每况愈下。自2015年开始铃木销量急转直下,2017年更是几乎被“腰斩”,长安铃木其整体销量仅为8.39万辆,同比下跌了近50%,亏损了8482.72万元。进入到2018年,长安铃木依旧没有起色,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1.3万辆,同比减少了56%。
但是反观铃木在印度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凭借印度的火爆程度,铃木3月在全球销量增长了10.5%(印度市场份额接近50%);显然在铃木的全球战略中,中国市场已是可有可无。这其实和2012年铃木退出了美国市场相似,一旦目标市场发展到不在铃木的优势领域,其不会费心费力迎合市场,会直接从战略上作出最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率的选择。这就好比一个“挑食”的孩子,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
【写在最后】
铃木退出的决心已定,除了惋惜还能说点什么?假如长安铃木解散,铃木宣布退出,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可惜。但是铃木此时退出,恐怕不止是销量不佳的问题,目前长安铃木在售车型有维特拉、骁途、雨燕、启悦、奥拓、锋驭以及天语SX4;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大热的SUV以及新能源车型领域,铃木均涉及不多,在应对双积分政策时,铃木也几乎没有对策,因此此时退出或许对铃木也是最好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