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黑龙江三江平原“退耕还湿” 力保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畅通”

中国新闻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湿地内的塔头。东升保护区提供

  中新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王广鑫 记者 王妮娜)25日,记者从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两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近年,三江平原十几万亩耕地还湿,各种珍稀鸟类在湿地栖息,呈现出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美景。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挠力河保护区”)和黑龙江省宝清东升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升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上的两大块重要湿地,都是位于“东北亚—澳大利亚”国际间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驿站。这两大保护区近年退耕还湿力度大,生态恢复明显。

候鸟在湿地内栖息。东升保护区提供

  11月25日,一架无人机在挠力河保护区上空缓缓飞行,通过无人机屏幕,湿地内的芦苇、塔头、鸟群等景象尽收眼底,这是保护区内布设的“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一部分,可以随时查看湿地内动植物的情况,还可以对进入湿地耕种、放牛的人进行管控。

  “这几块整齐的地块,以前就是耕地,现在退耕还湿了,生态正在恢复中。”挠力河保护区巡护员马雷雨说。从2014年至今,该保护区6年来退耕还湿面积达到14.37万亩。

  在“退耕”工作上,“我们逐一上门与种植户恳谈,并想出了‘耕地异地安置转移’等多个办法,让他们高兴地走出了湿地,退耕还湿工作进度比预期快了近20倍。”该保护区内的五九七农场林业科分管湿地工作的负责人说。

  在“还湿”工作上,挠力河保护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加快退耕地的生态恢复,并对部分重点地块,科学规划,让湿地“集中连片”,避免湿地恢复“碎片”化。

湿地内的生态环境恢复得很好。东升保护区提供

  近3年来,与挠力河保护区相邻的东升自然保护区也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建设,7167亩耕地还湿,6.36万亩湿地禁牧。

  “根据监测显示,和去年相比,今年鸟类种类增加了13种,数量也明显多了,秋季还发现了数量较大的丹顶鹤群,这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湿减少了人类的活动干扰,湿地环境变好了。”东升自然保护区的一位负责人说。

  如今,三江湿地植被、鸟类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多,各种珍稀鸟类在湿地内栖息、繁衍。今年,中国三江平原“定居”的东方白鹳超过1000只,数量比5年前多了一倍。

数万只鸟飞过湿地。东升保护区提供

  “湿地被国际上誉为‘地球之肾’,像一个直径65厘米的‘塔头’,需要千年才能形成,一旦遭到破坏,不可再生,所以,退耕还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修复工作。”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金武说。

  目前,挠力河保护区为保证退耕还湿成效,利用巡逻艇、无人机、远程摄像头、遥感影像判读等科技手段,形成了湿地“天地一体化”监测、巡查的管理模式,坚持生态保护常态化,保障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