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海南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海南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展活力:新增600余家影视公司

  中新网海口1月19日电 (王晓飞 王子谦)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鸿19日在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该省新增影视公司600余家。

  他说,海南自贸港建设让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作为海南自贸港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已成功举办了3届,为海南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目前国内知名电影人纷纷落户海南,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爱奇艺等知名影视企业在海南注册成立子公司,开展实质性业务。”

  吕鸿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南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2019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较2015年增长超400%,产业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120.9%。目前海南新兴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扩大,2019年新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212.7%,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持续拓展,产业动能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海南将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通过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产权(版权)交易平台,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鼓励游戏产业走出去,培育发展电影产业,支持动漫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文化演艺产业,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吕鸿表示,海南将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打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和领军企业,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各类资本创设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完)

海南省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海南日报海口1月19日讯 (记者赵优 实习生李文旭)1月19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是“文化事业、文体产业蓬勃发展”,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以及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亮点。

  发布会上,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口市政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省在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活动开展、体育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城市文明推进等方面的各项成绩,以及“十四五”期间我省开展文体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海南从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向自由贸易港建设,全省形成了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行政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坚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海南文化及相关产业量效齐增,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文化食粮添香小康生活

2019年8月21日,万宁市礼纪镇凤凰希望书屋,当地群众在看书。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海口1月19日讯(记者 赵优 实习生 李文旭)文化阵地“强起来”,文体活动“火起来”,文化产业“旺起来”。1月19日,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主题为“文化事业、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一场场演出、一项项赛事、一个个活动背后,是海南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体育产品供给的不懈努力。而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A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形成了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行政区域,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以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此外,我省9个体育训练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命名为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有效推动了体教、体研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省图书馆二期、省“非遗”展示中心、海口骑楼“非遗”馆、东方文化中心、乐东三馆合一文化综合体、三亚市文化中心、三亚市区级两馆建设正稳步推进。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和我省文体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海口,海口湾演艺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亚洲最大的帆板基地公共码头投入使用,五源河体育场建成并投入运营,为省内首座可以举办全运会赛事、国际A类赛事的体育场,全球首家巴萨世界主题馆、全国首家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互动体验馆相继开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海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35平方米,较全国平均水平(1.8平方米)多约2倍。

  近年来,我省陆海空体育赛事体系初步形成,环岛自行车赛、大帆船赛、高尔夫球公开赛等三大传统赛事产业体系进一步巩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实现协同发展,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B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老阿姨》、广播剧《永远的更路簿》《大爱人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旋风女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琼剧《冼夫人》为我省赢得梅花奖,图书《黎族古代历史资料》《岑家悟文集》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歌舞诗《黎族家园》夺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在全国舞台频频亮相。

  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届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海南省艺术节、三亚国际音乐节及2018年央视春晚海南分会场及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解放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接连举办,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享受到文化大餐的绝不仅仅是市民。我省聚焦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城乡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农村人口在家门口也可感受到“文化味儿”。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三个一”惠民演出共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221场,公益电影惠民放映22.97万场次,其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8.16万场次。

2017年6月30日,海口市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参加三人制足球赛。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C

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壮大

  “我们连续两年举办海口跨年狂欢季活动,着力打响‘跨年之城’品牌,拉动旅游消费,形成‘旅游+演艺+赛事+免税购物+休闲消费’发展新模式。”海口市副市长凌云介绍。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我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显著效应之一。“十三五”期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海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量效齐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大企业带动”的效果逐渐显现。2019年,我省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8家,比2015年增长55.6%,实现营业收入328.08亿元,比2015年增长77%。以海南生态软件园为例,目前入园游戏企业达1286家,入园企业数2019年比2015年增加1003家。

  近年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我省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影视产业已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我省新增影视公司600余家,国内知名电影人纷纷在海南注册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接下来,我省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鸿透露,“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经济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市场主体和产业要素集聚。同时,聚焦重点领域,高标准规划实施重点项目,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增强发展动能。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推动文化影视产业迸发活力,向世界展示海南开放新姿

光影盛宴赋能产业发展

2020年12月5日晚,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三亚举行。近年来,我省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向世界展示了海南开放新姿。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海南日报三亚1月19日电(记者 李艳玫)展映中外电影189部,世界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的影片达97部,4场大师班实现资深电影人与同行、新人及影迷近距离交流……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背景下,2020年12月5日至12日,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安全、顺利、成功举办,以光影聚能,为全球电影产业贡献力量,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海南开放新姿。

  创设于2018年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是中国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自诞生以来便备受瞩目。电影节以“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为目标,致力打造一个兼具国际性、专业性和大众性的“永不落幕的电影节”。

  为什么要举办电影节?对海南而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征途中,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成为海南乃至中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肩负着文化传递的责任和使命。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已成功举办3届,3年来海南积极稳妥推进电影行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文化的重要载体。”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星光”熠熠。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加持下,著名导演、制片人纷纷“落地”海南,促进产业发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凭借独特优势与平台效应,推动影视产业、文化产业迸发活力和勃勃生机,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软实力。

冲浪爱好者在万宁日月湾冲浪。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对主办城市而言,电影节能够促进旅游和消费。有学者分析过电影节的“微观经济学”: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城市能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并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资源。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选片水准高,展映的影片能满足不同影迷的需求,看得出组委会很用心。”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影迷聂静宜、刘欣宜专程从江西赶到三亚观看展映影片。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人的盛会,也因为广受欢迎的展映环节成为影迷的盛会。对影迷来说,在海南尽享全世界优秀的电影作品,是每一年的期待。2020年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共吸引了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4376部影片报名,同比数量达到2019年的293%。

  自第二届起,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就设置了H!Market电影市场和H!Action创投会版块。2020年,组委会结合国内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全新推出H!Market市场放映、H!Market新片速递版块,并打通这些版块,进一步增强电影节的交易性,让更多实质性的交易可以切实落地。

  相较于经济上的“立竿见影”,电影节对一座城市的文化浸润作用,意蕴更为深远。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契机,海南可以更好地弘扬本土文化,丰富城市内涵,让文化盛宴惠及市民游客,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增添有深度、有温度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