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心血之作!传世匠人烧出中国瓷器技艺至高水平!

观察者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16年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朋友圈。

与以往故宫让人正襟危坐的印象不同,这次的主角是一群「修时间的人」。

字画、钟表、青铜、瓷器......这些稀世珍奇借由文物修复师们灵巧沉稳的双手,得以“重生”。

导演萧寒说:「他们并不是在修一个文物,他们是在修补时间的痕迹,他们是修时间的人。」

在纪录片的镜头之外,还存在这很多和老物件打交道的人,民间俗称“手艺人”。

他们或许有风光无限的热闹,也或许有无人问津的落寞。

不断地重复、练习,对双手之下的物件保持100分的专注,就是生活的全部。

社会向前发展的另一端,是慢慢淡出大众视线的传统工艺。手艺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改行,或者守着绝技却找不到传承,最终成为绝唱。

但依然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创作,坚守在文化溃散的边缘。

而我们能由他们的双手看见造物之美,看见器物所承载的悠久历史。

也由着他们手下这一个个路标,一直向前、向前......看到千百年以前。

历史沉浮,传统手艺能传承上百年,已极为不易。

传承百年后,还能做到惊为天人的,更是难上加难。

这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大师,并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值得收藏的物件。

每个手工艺品数量都不多,最多的只有10个,最少的只有3个。

一是手工艺产品无法批量化生产,工艺繁复又不能假手于人。

每一个都要手艺人亲手打造,每一个都是孤品,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二是文章意在宣传。

坚持在黑暗中行走的人,自有人为他提灯。

希望看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愿意成为这些手工艺前行的提灯人。

制作工艺:

 “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工艺;“景德镇窑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工艺

工艺大师:

北京老天利景泰蓝(皇宫造办处)第三代传人刘勇森;故宫博物院特邀瓷器修复师阳士琦

古人崇尚机关之术,早在7000年前,就发明初榫卯,用来搭建房屋。

凸为榫,凹是卯,在一凸一凹之间,一转一合之际,连接得天衣无缝。

到了明朝,匠人们更是将子母榫卯结构巧妙地与瓷器结合,发明出最得乾隆爷心的——转心瓶工艺。

2011年,一件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曾经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只要用手轻轻转动内胎,便如走马灯般,窥见“窗内”变化万千。

转心瓶是我国瓷器工艺与装饰技艺至高水平的瓷器。

其难度在于,烧制时有丁点儿不吻合,便前功尽弃。

技艺之难,哪怕是清代官窑也仅产二、三十件。

不过今天的这套转心杯,可比它的前辈们更巧妙。

它将“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工艺与“景德镇窑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工艺的创新结合。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永森和故宫古陶瓷特邀修复专家阳士琦联袂创作。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

在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

转心杯的外杯,采用的就是这个皇家宫廷秘艺——景泰蓝。

它是燕京八绝技艺之一,需在铜胎上,以细薄的金线或铜丝一点一点掐成各种花纹,中充珐琅釉,烧制而成。 

工序耗时耗力,加上清末前皆为皇家造办,不得流入民间。

如今完整掌握景泰蓝者甚少,非数十年积累,不得精髓。

这转心杯,就特意邀请“宫廷景泰蓝”的正统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永森操刀设计并监制。

2007年作品“汉煌如意炉”荣获国家百花杯金奖。

2016年,刘永森荣获“中国世匠榜”导师的光荣称号,是传统工艺传承的一代先师。

无疑代表着当代景泰蓝制作的超高水准。

与景泰蓝结合碰撞的,是有着“东方艺术瑰宝”之称的粉彩瓷。

粉彩瓷部分则由阳士琦老师则负责。

他是故宫博物院粉彩瓷传承人,故宫古陶瓷修复专家。

2009年纪念建国60周年创作了《和谐宝鼎》纪念瓷,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2010年应故宫邀请,修复故宫乾隆花园“延趣楼”的工程并取得成功。

每款都附有两位大师亲笔签名的收藏证书,彰显身价,十分珍贵。

这套转心杯选了三幅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传世名作复刻在陶瓷内杯中。

《五牛聚福》

此款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唐代韩滉《五牛图》局部为原型。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五头牛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每头牛可独立成章。(换一头牛就是一个新的杯子)

此外,五牛还有五福临门的意思,牛年将至,买来送人也非常应景。

《千里江山》

此款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原型。

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

只要轻轻转动,便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一鹭莲生》

此款以故宫所藏的清光绪《粉彩荷花鹭鸶纹碗》为原型。

一鹭莲升图一向是名瓷中吉祥文化代表之作,寓意仕途、学业、财运步步高升。

轻轻转动,荷花似在随风摇曳,忽见鹭鸶顾盼,宛如仙境。

购买单款,为单个木制礼盒包装,放在家里可以用作茶叶罐、首饰盒。

单款每款限量5个。

三只组套购买(含千里江山转心杯×1、五牛聚福转心杯×1、一路莲升转心杯×1),限量3个。

为狮子头仿古木盒包装。

内附杯架,可用于转心杯陈列,彰显品位。

【景泰蓝转心杯】

景泰蓝结合粉彩瓷工艺

单只特惠价 980元 

每款限量5个

三只套装价 2880元 

限量3套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制作工艺:

熔铜艺术、釉彩铜

工艺大师:

“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朱炳仁监制、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珉

中国曾有着非常辉煌的青铜器时代,衣食住行、祈祷祭祀、礼器奏乐......几乎无一不与青铜器相关。

璀璨的华夏文明,由青铜器拉开序幕。

▲越王勾践剑

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如今市面上,瓷器、玉器、金银器居多,铜器几乎消失匿迹。

上好的铜器更是极为难得,只有骨灰级玩家甚至收藏家才拥有。

这款朱炳仁铜壶,便是骨灰级玩家都想抢着收藏的铜器。

在浙江绍兴,提起朱家铜艺,那是响当当的有名。

这个以铜为生的百年世家,自清代同治末年创立,至今已有五代传人。

到现在,绍兴还流传着“嫁女的铜,朱府的工”之美谈。(意思是江南殷实人家想要风风光光的嫁女儿,就少不了“朱家铜”。)

朱府铜艺传到朱军珉这里,已经是第五代。

145年春秋,从重建西湖雷峰塔,再到建立桂林铜塔、峨眉山金顶等,这个家族已经撑起了中国数百座铜建筑和铜装饰。

若论历史厚重与文化追求,朱府已然是中国铜艺的高峰。

甚至能合家族之力,建出一座3000平方米的铜雕艺术博物馆,成为江南一景。

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朱炳仁首创熔铜艺术。

通过对铜方向、速度、温度的控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肌理和结晶。

形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孤品。

朱家铜之所以百年都为人称道,不仅因精湛的融铜艺术,更因其保密技法——釉彩铜。

几千年来,由于出土的铜器大多呈青色,我们便下意识的就会将铜器与青铜器划等号。

现代铜器脱离了单一色调,但这些颜色大多是用油料刷出来的。

像朱炳仁铜壶这样,直接将釉料烧上去的,少之又少。

或许有人疑惑“瓷器上能烧釉,但怎么能在金属上烧釉呢?”

朱家人同样有过这样的疑惑。

日以继夜的尝试,最终在清朝珐琅彩工艺上得到灵感。

将矿物釉粉施于铜胎表面,再通过高温烧制,烧制出的铜壶有宝石般的颜色质感。

这个在金属上烧釉的保密技法,被朱家人称为“釉彩铜”。

它的制作要求手眼具熟,不仅需要长期练就的精巧手艺,还要有高超的艺术嗅觉。

《诗经》有云:“铜壶煮茗,如仙琼玉浆”。

那时科技虽不发达,但日积月累的经验,让先人明白:

用铜壶煮水,能更好地激发茶的香气,提升茶汤口感。

使之饱满、顺滑、香醇,泡起来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适宜红茶、绿茶、普洱、老白茶等各种茶品。

而用现代人眼光来看,铜具有抑菌作用。

铜壶烧的水,不仅能软化水质,使之口感顺滑,也能净化水质,对人体很有好处。

铜在自然界中,1000年才腐蚀1毫米,经历千年的风霜而不易形。说它是最适合传家的物件,也毫不过分。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铜壶有两款:

朱炳仁铜·小苹果壶(青、黑2色,每款限量5只)

小苹果壶为素壶,壶身上没有特别的图案,与极具现代感的家装风格放在一起,也毫不冲突。

青色清新活泼,如碧似翡,像是春天的诗意,又像是夏日的高歌,令人心情大好。

黑色沉稳大气,古雅柔和,令人心生沉静,暗自欢喜。

朱炳仁铜·燕喜壶(青色,限量5只)

燕喜壶的双燕,依明代周之冕《双燕鸳鸯图》设计。

燕子自古为吉祥之鸟,双燕齐飞,更有福禄双至、家庭和美的美好愿景。

双燕体态神韵生动逼真,笔法细腻清秀,单单摆放在桌上,便觉得整屋春意盎然。

【朱炳仁铜·铜壶】

百年铜艺世家出品

小苹果壶特惠价 869元 

每款限量5个

燕喜壶特惠价 2580元 

限量5个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制作工艺:

失传700多年的木叶天目盏烧制工艺

工艺大师: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吴帆

1200多年前,一片桑叶,偶然飘落到江西吉州窑中。

窑工们开窑后,发现那片桑叶历经1280℃的烈火后,非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浴火重生。

将其美好的叶形叶态,永远留在了黑釉瓷盏中,美得令人惊叹!

桑叶与陶瓷的一次偶然的相遇,造就了流传千年的永恒之美。

木叶天目盏由此诞生。

但偶然之作,本是天成。

想要复烧这“偶然之作”,几乎颠覆了吉州窑以往所有的茶盏工艺。

其技艺之难,难在如何在高温之中,让叶子消失殆尽前,于盏壁留下完好无损的脉络纹理。

稍有不慎,叶子便灰飞烟灭,甚至蜷缩一团灰渍遗留杯底。

图片来源网络

“一窑生,一窑死。”

木叶天目盏(天目是黑釉瓷代称)因此成为吉州窑独步天下的名品。

飘零的落叶,在生命即将消逝的时刻,又与火与泥土的锻造中得以永生。

却700多年前,因宋元交替,战火连绵,自此随之失传。

流传于世的宋朝吉州窑木叶天目仅寥寥几盏。

现如今,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盏木叶天目被日本奉为国宝,每年只在有限时间供人参观。

在收罗天下奇珍的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木叶天目盏,被称为“世之神器”,价值连城。

由于种种工艺和原料典籍丢失,天目盏复烧之路并不容易。

作为景德镇土生土长的陶瓷艺术家,吴帆曾花费3年时间,将失传700多的木叶天目盏,复烧成功。

在木叶天目创作的生涯里,他不断尝试着将木叶盏形式多样化创新。

他烧制的银杏木叶天目,冰蓝菩提木叶天目,都曾掀起过全网热潮,惊艳的作品折服无数藏家的心。

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将目光投向了烧制难度更高的枫叶。

枫叶分叶多、叶尖纤细,烧制中更容易卷曲变形,相比之前的桑叶盏、银杏盏、菩提叶盏,对技艺要求更高!

这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纵使有着之前对数种叶片入盏的经验,吴帆老师还是走上了漫长的试烧之路。

两年,1500余次的配方改进,几经曲折,终成这悦人之物。

倒水入盏,水映枫叶,盏若苍穹,正应了“一叶飘空天似水”,亦静亦动,栩栩如生。

用手抚摸毫无凸起,金黄的叶片与根根清晰的叶脉,就像刻在杯中一般,绝美无双。

【枫叶天目盏】

一片枫叶的浴火重生

客杯特惠价 299元

茶托特惠价 399元

壶承特惠价 599元

秋水壶特惠价 899元

每款限量10个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制作工艺:

造币压印、金丝彩绘、黄金彩印

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的重要通道,横贯欧亚大陆。

2000多年前,东西方商人的驼队来往于这条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商路。

而支撑他们跨越艰险,在恶劣条件下前行的,是对黄金的渴望。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黄金的偏爱和崇敬从未消散。

许多代表价值的成语,如金玉良缘、金碧辉煌、金榜题名、金玉满堂等等,都与黄金有关。

“年底藏金砖,富贵享千年。”

在古时,金砖象征着财富,家里若能藏上几块,几代人都财源广进,吉祥富贵。

这套宫匠金砖,虽非大师出品,但一样大有来头。

它以“紫禁城金砖”为样,侧面印有“明成祖永乐十八年成造细料贰尺金砖”字样。

徐徐展开,一面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局部。

连绵山峦、浩渺江河,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

景物虽然繁多,却丝毫没有乱了阵脚,疏密有致,气势如虹。

虽是咫尺,却仿佛天下山水尽收眼底。

折页的另外一面,是六块用999黄金印刻而成的「清帝御笔所题之匾额」。

这六块匾额,集康熙、顺治、乾隆三代皇帝御笔。

就如同紫禁城的眼睛,看着600年间故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它所凝聚的哲学思想,与真诚直白的祝福,都值得每一个文化家庭,长久珍藏。

将折页缓缓合上,仿佛紫禁城600年的历史沉淀,都在一夕之间在凝聚于此。

“金砖”之名,名实相副。

宫匠金砖还有一个贺岁版(限量10个)。

将故宫馆藏《五牛图》刻印成金,华而不俗,收藏价值与文化内涵俱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为“六畜之首”,有勤劳致富,风调雨顺之吉祥寓意。

这套宫匠金砖(贺岁版)正面便选用故宫馆藏的《五牛图》卷局部的五牛。

《五牛图》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元代画家赵孟頫看后直叹:“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乾隆更亲笔题字“兴讬春犁”,将国富民强、五谷丰登的憧憬寄予此画,一直到80岁都不忘欣赏,勉励自己。

要将《五牛图》完美复刻到999足金的极薄表面上,可真要费大功夫。

不仅要做的精致,还得让文物中不同牛的神态跃然“金”上。

这种超薄压铸工艺,一般用在特种纪念钞上。

须将1064℃高温的液态黄金浇进模型,压制而成。

稍差一毫或有任何凹陷,就得重新融金再来,颇浪费成本。

拿放大镜仔细看,每一只牛的神态都栩栩如生,连乾隆的题字印章都清晰还原。

在这块金砖下面,还附赠一卷还原完整的卷轴版《五牛图》,展开足足有190厘米!

【宫匠·金砖】

将故宫馆藏刻印成金

金砖贺岁版

特惠价 399元

金砖尊享版

特惠价 999元

每款限量10个

戳下图链接即可购买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