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游客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不停说笑,导游怒怼:再笑请出去!

观察者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四川导游怒怼游客,但这回却获得了网友的点赞与支持。

近日,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震中遗址,有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停说笑,被带队导游怒怼:“请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出去!”

视频一经发布,“怒怼”导游就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大家都对在地震遗址里嬉笑玩闹的游客表示感到愤怒与谴责。

据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等报道,这位导游名叫何小艳,是汶川地震遗址的一名讲解员。不过她不是持证导游,而是义务向游客讲解的映秀本地居民。

和她一样的本地义务讲解员还有80多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亲戚、朋友甚至是家人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因此,在每一次祭奠或讲解中,如果听到有参观者发出笑声,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刺耳的。

何小艳介绍道,网传视频的事发时间是1月24日下午3点左右,她接待的是一批自行前往参观的散客。发出大笑的游客,大概有3、4个大人,还带着小孩。他们看到有讲解员,于是跟随众人听讲解。

在漩口中学遗址,其他游客听了何小艳的讲解,心情都很沉重,但这时旁边竟传来几声怪笑,声音还很大。怕影响其他游客参观,何小艳先用眼神示意这几名游客,“来者都是客,我忍住了,并没有责怪他们。”不过,对方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自己行为有什么不妥,又开始发笑,何小艳也没有理会。

直到讲解进行到高中部宿舍楼遗址时,几人第三次大笑喧哗。“我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已经影响到大家参观了。我忍无可忍,只能制止了。”于是就有了视频中的这一幕。

何小艳回忆,在她发出怒斥后,几人也赶紧拦下孩子,悄悄地离开了地震遗址。“地震遗址是缅怀遇难者的地方,进入遗址不能喧哗。”何小艳说,在门口,讲解员都会发出温馨提示。在遗址入口处,也有这样关于文明祭奠的提示和规定。

漩口中学遗址入口处放着“静”字示意牌图自澎湃新闻

像这样的情况,何小艳和其他一些讲解员也遇到过,大部分的游客会在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下立即改正。如有拒不改正的游客,将会被“请离”,拒绝其继续参观。

1月26日,汶川县委相关人士对此事表态,呼吁参观人员在遗址应当保持肃穆。

网传视频中,何小艳带领游客参观的正是四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

在汶川大地震中,这所当时刚刚建成才两年的漩口中学轰然倒塌,无情带走了55位师生的生命,经历了建校史上最沉重的打击,是地震中受损失最严重的地点之一。

图自中国军网

漩口中学始建于1957年,是四川阿坝州重点中学,上世纪80年代曾培养出阿坝州第一位清华学子。在当地人眼里,谁家的孩子能上漩口中学,就基本等于迈进大学的门槛了。

2006年10月,因修建紫坪铺水库,原先位于汶川漩口镇的漩口中学迁至映秀镇。当时校园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

地震前漩口中学全貌 图自华夏经纬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漩口中学损毁严重,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地震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

地动山摇的那一刻,这里还发生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微机课老师方杰用身躯撑住变形的门框,在短短1分钟里让41名学生成功逃生,自己却不幸遇难;语文教师刘山松用千斤顶撑起预制板,抱出双腿压断的女生;体育老师王福春震后第一时间救学生,等疏散完毕才飞奔到幼儿园刨出了女儿的尸体;高二文科班学生手拉着手,用“猴子捞月”式的方式拉出了被困的历史老师;初三学生马健刨得双手全是血,终于拖出手脚骨折的同学……

最终地震导致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此外还有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其中3名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这在映秀镇是集体伤亡比例最小的,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自救、互救和援救的奇迹。

地震后仅三天,漩口中学师生就在成都3所大学里复课。两个月后在山西爱心人士帮助下,全校师生坐火车千里迢迢迁到山西长治市过渡办学。

漩口中学近300名师生转移离开汶川 图自新华社

后来,漩口中学的重建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新学校由全国各地中共党员捐献的“特殊党费”援建而成,两院院士吴良镛担任设计顾问。2011年3月,八级抗震、九度设防的新学校“汶川七一映秀中学”启用,所有师生几经周折终于“回家”。

灾后重建中,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保留,成为映秀镇震中纪念地项目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完善地保存遗址风貌,汶川县文体局专门请专家编制设计方案,加固后的遗址甚至可抗八级地震。

教学楼废墟前,还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表盘,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

漩口中学遗址是整个汶川大地震遗址参观的必经之路。每年的“5·12”,遗址前的广场也会成为祭奠的主会场,许多人来到这里缅怀遇难同胞。

每年5月,汶川七一映秀中学举办十八岁学生成人礼,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漩口中学遗址,让学生们在祭奠逝者的同时,懂得并尊重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铭记全国人民无私援建的恩情。

断壁残垣,碎石裂瓦……遗址里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同胞们曾经历过的惨痛浩劫,到底是什么心态才能在这样庄严沉重的地方笑出声?

这些特殊的遗址、纪念馆,不是普通的景点,它们是祭奠遇难同胞的地方,也是灾害科普、防灾减灾的教育基地,更是教会我们敬畏生命尊重逝者的地方,心怀敬畏之心,是每一个参观者的基本礼仪,是文明的底线。

而在灾难之外,也该看到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社会各界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和人性之光,这是我们学会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堂必修课。

上图为映秀镇震后景象,下图为2018年的映秀镇 图自中新社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