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Vlinkage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如今电视剧的集数不断突破记录,但精品长剧却越来越少,老妈妈的裹脚布般又臭又长的“注水剧”反倒愈演愈烈,常见的支线人物注水、台词注水、剪辑注水已然无法满足注水需求,注水界又出哪些奇招?注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对注水剧,“二倍速”、“只看TA”“关键剧情提醒”等方式够用吗?

起底注水花招:

人物台词剪辑配乐……无一幸免?

手段1:支线人物注水

《香蜜》是今年第一部上星黄金档的古装剧,在古偶剧集体疲软的当下,它以“旧瓶装新酒”的姿态杀出重围,收视一骑绝尘,口碑却有些坎坷,究其原因,逃不过“注水”二字,播放前期,各配角包括男二的戏份都合情合理,男女主的剧情没有被掩盖,但从主线人物下凡历劫后,画风便“水”起来。

被网友诟病最多的是男二“润玉”的戏份增多,编剧为角色“黑化”做铺垫,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润玉”多集戏份时长超越男女主是否有点欲盖弥彰?难怪被网友调侃《润玉传》;其次,是女二与男三,“暮辞”和“鎏英”的爱情支线出现得突兀而且拖沓,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微乎其乎。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不仅古偶剧爱注水,现实题材也难逃窠臼。去年火爆台网的《人民的名义》,堪称十年一遇的“神剧”,无论是“李达康”还是“高玉良”,或是“祁同伟”、“高小琴”,这些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好评之余也有特例,“郑胜利”一角对故事的推动效果甚微,大大影响了整部剧紧张的节奏感,观众纷纷要求“给剪辑师寄刀片”删减其戏份。

手段2:台词注水

台词最能直观体现剧集是否注水,同时也是电视剧注水的“重灾区”。台词注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复读机式注水,最重要的案例莫过于“琼瑶台词”,《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又见一帘幽梦中》等剧中都有“无厘头”的台词: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琼瑶台词”毕竟是个案,台词注水的另一种方式——是“绕弯子句式”,最典型的例子是《隋唐英雄传5》中的“饶舌”台词,同样的镜头和情节,无营养的台词不断插科打诨,让观众“欲哭无泪”。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比起复读机台词、饶舌式台词,更魔性的台词注水方式是——口播广告,《脱身》中,乔治才父亲戏份不多,但他还要肩负给“胃泰”口播广告的重任。

《扶摇》中,58同城、御泥坊等品牌都随剧情植入到台词中,演员轮番上阵口播广告。此外,《深夜食堂》《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作品曾被吐槽“5分钟不念广告台词就演不下去”。

如果说台词注水是病在“肌理”,尚且有药可治,那么电视剧演员说话语速越来越慢,恐怕是病在骨髓了吧?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观众失去了“细嚼慢咽”的耐心,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手段3: 播放方式注水

配角注水、台词注水,是从剧本层面的注水,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而播放方式的注水,一般是平台的“锅”,由于网络受众上掌握着自主权,“前情回顾”和“下集预告”注水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小,不看即可。

但对于没有快进功能的电视观众来说,就不得不默默忍受之,《麻雀》热播时,“前情回顾”足足放了18分钟;《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热播,每晚三集变成:第一集回顾前情、第二集正常播出、第三集明日预告,如此前后交错的播出方式让观众一段情节看了两三遍。

手段4:镜头(剪辑)注水

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依靠视听媒介传递信息,空镜是一种视觉语言,起到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空、抒发人物情绪、起承转合等作用,但现实是,诸多电视剧常通过插入大量自然环境镜头、空镜头来填充时长。这种方式不需要改剧本,只需要摄影师取景、剪辑师剪进去,方便又省事。

还有一种被“注水”严重侵蚀的镜头语言,叫闪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忆杀”,有时候,闪回是一种艺术需要,它帮助主人公回顾“前尘往事”,让观众“温故知新”,更好地理解剧情,但更多的时候,闪回成了剪辑注水的“心头好”,今年热播的《老男孩》《美好生活》《香蜜》都因“剧情不够,闪回来凑”被吐槽。

慢镜头注水,常出现在古装、武侠、奇幻剧中,尤其是比试武功、男女主浪漫邂逅等桥段尤为青睐慢镜头,《莽荒纪》纪宁和余薇突遇“平地一声雷”的片段,本是逃命要紧,但两人不忘旋转、跳跃、翘腿、深情对视,过多无效的镜头语言,成为注水的“通病”。

手段5:配乐、花絮注水

26年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已成一代人的烙印,剧中演着演着就开唱的形式的确新颖,对于电视剧来说,BGM本来只是辅助,但现在不少剧集却以此来注水,比如一言不合就放歌的《欢乐颂2》,一集45分钟放三次BGM,大大拖延了剧集的节奏,《香蜜》亦如此,毛不易唱完萨顶顶唱,轮番上演配乐轰炸。

把拍摄花絮当正片用?听上去如此不可思议的注水方式却发生在10多年前,《汉武大帝》只有58集,因为平台与广告商签订了60集的合同,于是把花絮剪成两集播放,这样的骚操作目前虽少,但很多电视剧花絮比正片好看,这不恰恰佐证了正片“水”吗?

“注水”的N个理由:

剧集质量让路资本?剧本不过关?为捧新人越铺越长?

国产剧为什么“注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本与剧集质量的角逐的过程中,资本总能胜出,按照目前的制播行业规则来看,电视剧是按集数来计算价格,剧集越多剧方卖给播出平台的价格就越多,这就涉及到制片方、平台、广告商三方的博弈。

就制片方而言,没有人愿意赔本赚吆喝,当下的影视圈,电视剧的投资额度越来越大,动辄几个亿,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制片方必须考虑多少集才能回本。主角档期有限且成本高,而支线角色的演员档期充裕片酬低,这样做不仅整体上拉长了总集数可以增加收入,客观上摊薄了成本。

对于播出平台来说,由于电视剧时段的广告招标,早在开播前就已完成,收视率和口碑不能直接影响平台的广告收入,相比起电视剧的质量,电视剧的集数长短,才是影响其收购价的最大因素,平台的收益来自于广告商,集数越多放的广告也越多。

从广告商的角度来考虑,几百万甚至上亿的广告费砸出去,总不能一点儿水花也没有吧?于是乎,从平台的贴片广告,到制作方的软广植入,硬广、软广齐上阵,口播广告层出不穷,“金主爸爸”要完成品牌推广也不易。

由此可见,多方利益的博弈导致国产剧在“注水”的道路上“义无反顾”,被资本牵着鼻走的“注水剧”,“拧干”任重道远。

除了资本,剧本体量太小导致的注水现象同样不容小觑,这一点主要表现在IP改编的故事上,从体量上看,很多故事难以支撑起几十集的电视剧,所以影视化过程不得不“扩容”,比如《何以笙箫默》《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等等;很多作品在立意上千篇一律,情节上大同小异,也不得不强行注水。

资本、剧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人物注水不仅为拉长剧集,更为了捧新人,这是万能资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情社会的镜像体现,很多“大艺人”不仅是剧集投资出品方,也有新人要培养,在剧集里塞自家艺人更是家常便饭。

治标也要治本,“拧干”还需影视内容供给侧改革?

纵观目前的在播剧和待播剧,集数越来越长,《如懿传》87集,《延禧攻略》70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70集,《天下长安》70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0集……,观众对“注水”的担忧随着集数的长度成正比,但有一个概念必须厘清:长剧≠注水剧,但注水剧一定又臭又长。

我们也有非常优秀的长剧,如1994年的《三国演义》,长达84集,2012年的《甄嬛传》,共有76集,但它们都是成功的长剧范本。一旦电视剧的内容与体量无法相称,“注水”随之而来。

相较国产剧,影视产业发达国家的电视剧集数都较为合理:韩剧普遍16集,每集1小时;日剧通常10集,每集半小时到45分钟不等;英剧3集,每集1小时;美剧以季播剧为主,通常前几季质量较高,越往后注水现象越多,但美剧节奏明快,“灌”的是有效情节,不会出现“剧情不够回忆凑”的情况。

如何应对注水剧?作为观众来说,遥控器时代虽无能为力,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倍速播放”如已成为众多年轻观众追看国产剧的“首选”,除了“加速度”,视频网站也推出了其他的“拧干”服务。例如“只看TA” ;再如“听剧”;还有“关键剧情提醒” ……

“拧干”花样再多,但也跟不上“注水”方式推陈出新的速度。

“倍速播放”、“只看TA”等方式只能治标,只有制片方、平台、监管部门合力而为,才能“治本”,前些天网上盛传的五条“电视剧改革新方向”的提议,可以看出行业和大众对于遏制国产剧“注水”现象的呼声。

“二倍速”、“只看TA”……“注水剧”如何治标又治本?

归根结底,创作者始终是改变“注水剧”现状中主动权较小的一方,在资本操控市场,演员肆意改戏的面前,人为刀俎,编剧为鱼肉,各方利益争执不休,若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约束,国产剧无节制注水的现状大概不会有所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