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提问者举了像奔驰GLK、路虎发现、日产奇骏(配置|询价)这样的车型,抛出关于SUV设计越来越“柔和”,越来越“不硬朗”的探讨。想想还真是的,以前这些车型都是比较硬朗风格的,随着进化至今,造型上确实变的有些柔和,至于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柔和更适合豪华SUV
你们应该也发现了,这种由硬到柔的变化,好像更多是发生在SUV车种上。从设计角度来说,柔和的造型是要比方方正正更难操作的,同样一个体量,方正的造型效率会高些,留给车内的空间也大,但对于圆润的车型来说就需要花更多细腻的功夫,而且还一样要照顾到空间需求,不过附带的一个效果就是可以减轻像方正SUV的那种厚重感。
对于汽车造型,车展上我们看到的概念车,基本的设计调性都是以犀利为主,一款车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折线和勾勒。我们看回如今市面上的SUV车种,尤其是豪华SUV这块,它们的造型开始和方正无缘了。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在于,相比于方正棱角的造型,一般来说圆润柔和的造型更适合高端豪华的表达,因为柔和的设计语言往往会自带亲和力,引起人们的审美好感,好比翘臀会吸引人,但平臀不会。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奔驰G级这种纯硬派SUV是天生方正的,这是产品定位和历史传承的结果。有些人会说雷克萨斯NX甚至兰博基尼SUV这种,他们的品牌设计理念里带有一些折叠面语言,所以在他们的SUV上出现硬朗的造型风格是正常的。
但你注意的话会发现其实雷家的SUV产品只是造型曲面是比较夸张犀利些,车型本身的结构造型依然是偏圆润。包括兰博基尼的那款SUV概念车也是如此,并非像兰博基尼跑车般棱角分明。一款车型的设计本身,其风格就是有据可循的,可以说它是品牌形象、用户群体以及设计方向等等去综合定位的。
你可能会问了,那既然圆润可以更好的去表现高端,那为什么之前不这么做,非要等到现在?我的理解是,制造技术是一方面,如今的生产制造工艺可以比过去应付更为复杂的曲面造型。
再者设计本身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未来的造型趋势谁也不知道,大家能做的就是基于当下,对未来造型趋势做判断。判断的准,你就是先驱,是第一批受益者,甚至能走在了引来未来趋势的路上。而现在,大家看好的是一些圆润、柔和的设计语言。
GLK的由硬到柔
具体到每款车型的这种由硬到柔的变化,我想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拿奔驰GLK举个例子,当初GLC出来时大家争议也确实比较大,这个问题我也和奔驰的设计师私下聊过。
其实GLK从研发之初,奔驰的设计方向是直线直面,并把折叠面认为是未来的造型趋势。只是后来的市场表现并不是很如意,而且对手宝马在Chris Bangle的带领下,证明了Bangle的flame surface设计语言似乎更受市场认可。
在2008年的时候,奔驰的设计总监Peter Pfeiffer彼得·帕菲瑞将位置交给Gorden Wagener戈登·瓦格纳,设计总监的更换,往往也意味接下来这个品牌的设计语言会带来一些变化。要知道当时戈登·瓦格纳这哥们才39岁,也是奔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设计总监。
不出意料的,戈登·瓦格纳的设计理念更加年轻化一些,而他也给奔驰建立了“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像现在的C级、GLA、AMG GT等,都是这个设计理念下的作品,圆润、柔和是感性的一众表达,所以作为GLK的继承者GLC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点也不奇怪。
GLK由硬变柔,既有基于现实市场的分析,也有新设计总监的新理念。这只是GLK又硬变柔的一部分背景,至于奇骏、发现等车型,我想他们一样是各有各的原因。一个品牌的设计本身是讲究传承的,911和Mini是典型的代表,在传承的过程中,它会根据不同时代背景去做细节调整。由硬往柔的变化,可能就是这个细节调整,是设计师对接下来未来流行造型的判断。
AL频道小结
和国内不同,欧美车厂的设计总监就基本就是一个汽车品牌的设计一把手,看看戈登·瓦格纳对奔驰设计的变化影响就显而易见了。包括像Chris Bangle从宝马走后,接管宝马集团设计一把手的荷兰人Adrian von Hooydonk,从他手上带给宝马的是讲究空气动力学、优化风阻的Layered Surface多层板设计理念,如今的宝马车型被部分人诟病不如以往有个性,5系和7系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决策者的更换对造型变化的影响真的很大。
而SUV由硬往柔的变化,是一个品牌设计理念的展现,可能它是符合目前及未来几年的造型设计,是设计师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表现。是不是一直就这么柔下去呢,谁又说的准呢?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L频道(ID:autolife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