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国防时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综合美国《防务一号》杂志等媒体报道,在培训越南海军操作俄制基洛级潜艇的同时,印度军方近期又与越南军方开展了新合作:印军对越南官兵开展丛林作战培训。

印媒猜测,越军之所以寻求外援提升丛林战能力,是为了防范解放军——美国国防情报局研究解放军作战史的专家楚拉斯称,对越作战中,“中国龙”给了越军深刻的教训,尤其是解放军坦克部队让越军倍感压力。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某坦克部队向越军阵地发起冲锋

替代战机出击

1979年2月17日黎明前夕,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解放军先锋部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针对越南北部发起“惩罚性攻击”。

解放军对越行动总兵力达20万人,约20个师。鉴于当时越军拥有现代化、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防空部队,因而解放军并没有派遣战机为步兵提供掩护,而是出动装甲和炮兵部队,以地面火力掩护步兵推进。其中,国产59式中型坦克是首次大规模参加实战。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1959年国庆阅兵,国产新型59式坦克方队首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当时中越边境山区多,并非“绝佳的坦克战场”,而解放军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必须派遣坦克参战:越军既拥有大量地对空武器,又有不少米格-21战斗机,所以,中国军方选择以坦克和火炮替代战机,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楚拉斯认为,解放军出击的日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们特别考虑了坦克部队的行动需求”。

当时作战区域距雨季还有一段时间,路面相对干燥,便于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发挥机动优势。与此同时,中苏边境地带却正值雨季一片泥泞。当时苏联和越南军事合作密切:为牵制中国,苏联于1978年底与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东南亚军事扩张。如果苏军陆上主力——装甲集团选择此时“出兵中国救越南”,那么其坦克群就会被泥潭拖住,攻击效果将被严重削弱。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资料图:70年代的苏联装甲部队

解放军在行动初期出动的坦克总数可能在400辆左右,动用火炮约1500门。楚拉斯称,总体而言,越军实力远逊于解放军,在坦克和火炮掩护下,解放军顺利攻占了越南北部许多主要公路、山区高地和居民区,但越军的游击战术也让解放军部队蒙受一定的损失。

越军往往在宽阔道路两侧的小山丘、农田内设伏。他们各种火器配备齐全,在路上布设反坦克地雷,待解放军进入火力封锁区后,越军再使用火炮、火箭筒攻击解放军坦克。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资料图:越军作战小组,配备有RPG反坦克火箭筒

中越坦克对决

与此同时,在苏联帮助下,越南反坦克实力也逐步加强。虽未直接出兵介入冲突,但苏联一方面紧急向越南援助包括反坦克导弹、迫击炮、高射炮和装甲车等武器;另一方面向越军提供有关解放军的军事情报,并派遣运输机,将部分在柬埔寨境内的越军主力部队紧急空运至越南北部。

研究解放军装甲部队历史的美国专家尼科莱猜测,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至少有7个坦克团参战。东部前线上,解放军的坦克主要来自陆军第43军、第42军、第41军、第55军以及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西部前线则主要是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考虑到中越边境的地理特征,各坦克团投入战场的装甲战车以62式轻型坦克为主。此外,第43军的坦克团配备有59式中型坦克,广州军区直属独立坦克团配备63式水陆两栖坦克。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资料图:62式轻型坦克

在解放军参战坦克中,综合性能最强的是59式中型坦克。它战斗全重34吨,配备1门100毫米线膛炮和数挺机枪。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越军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经常拿59式坦克没辙,“这款中国主战坦克的防护性能令越军吃惊”。

1979年2月至3月,解放军装甲部队(包括来自北京军区的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部队)参加了大小七十多次战斗。虽然频繁遭遇越军特种部队的骚扰,但依然在主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资料图: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解放军坦克部队的战果,主要体现在攻坚、掩护步兵和压制越军火力点上:摧毁至少108门越军火炮,150套火箭发射筒,并成功压制越军1010处火力点和9座火炮阵地。此外,中国坦克击毁至少56辆越军各型车辆。

中越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对决,爆发于1979年3月2日,交战地点位于越南谅山市附近。这里不仅是越北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门户,“拿下它,攻击部队便可一马平川,直取河内”。发动攻击前,解放军炮兵先实施了大规模炮击。

由于双方坦克官兵素质及装备性能差距较大,这场中越坦克大战呈一边倒态势:解放军摧毁越军14辆T-34/85型主战坦克、俘获1辆,击毁2辆水陆两栖坦克。而参战的解放军轻型坦克则无一损伤。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越军T-34/85型坦克被我军击毁后,我军步兵正在快速穿插

反伏击力提升

尼科莱表示,解放军参战坦克部队的损失,主要出现在行动初期。在解放军投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数百辆坦克中,约44辆被彻底击毁(无法修复),其中90%以上是在行动初期被击毁的。当时解放军坦克部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包括与友军的通信不够顺畅,行动效率不够高以及坦克部署不够灵活等。

另外,虽然59式坦克防御能力强悍,“有时它碾过越军地雷也没事”,但设伏的越军很快调整攻击目标,偷袭坐在坦克车身上、缺乏保护的解放军步兵,“一些搭乘坦克执行穿插任务的解放军步兵部队因此蒙受损失”。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在隐蔽处设伏的越军和游击队

越南军事专家称,战场上被越军击毁的大多为62式轻型坦克,其装甲防护力偏弱,易被反坦克武器击穿。不过,这种较轻的坦克具备极强的机动性,非常适合在狭窄的多山地带作战。63式水陆两栖坦克的实战表现则相对逊色,“它的体积过大,同时装甲较薄”。

但美国国防情报局的专家楚拉斯强调,解放军坦克部队在实战中的成长速度很快。“在应对越军一段时间后,迅速掌握了许多实战技巧。例如先针对可能埋伏有越南反坦克手的农田、密林进行火力扫射,并在有步兵协同时推进。这造成越军的反坦克作战成功率迅速下滑。同时,解放军后勤能力也迅速跟上,坦克受损后的修复率上升。”总之,坦克部队是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1979年,中国装甲兵团血战中越边境

凯旋归来

发布于:四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