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弈客围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原典】曰:「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①共敌:指兵力较集中的敌人。共,集中的。分:分散。②敌阳:指敌人精锐强盛的部分。敌:动词,攻打。敌阴:指敌人必然存在的空虚薄弱环节。

译文: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它分散兵力而后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马晓春说:「“围魏救赵”原是孙子用兵的计策。魏兵攻赵,齐国派兵攻打魏国,魏国回兵自保,遂解了赵之危。应用在围棋上的大意是:孤子被围时,借攻对方的孤子,在对方处理孤子时趁机使自己的孤子脱离危险。」

此计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林之战。易学上讲究奇、正结合,在棋术上“奇”可为多种的侧翼攻防,而避其锋芒、击其惰归,迂回运动中围歼对手的棋子,致敌于死地,往往胜似正面战场的决战效果。这是哲学上的连动关系。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基本图:选自国内比赛的题材。现在局面黑方有点优势意识,因此只求简单地于△位攻击白下边数子,而没有考虑对白大规模地总攻,此着在局部看来是攻击的急所,但从全局来看是不合时宜的。

请阅读下面的参考图一至六。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一:白1强行联络是笨拙的,由于这里白自身没有做两个眼的余地,黑只要简单地2俗顶,然后4跳封,白棋就无生路了。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二:那么白棋跳出怎么样呢?很多人也许会马上想被断掉怎么办,其实这正是白方求之不得的,现在局面黑棋厚实,对于白棋这一堆子应该进行总攻。黑2的断违背了这个道理,而让白棋趁机3夹,黑还很难受,只能委屈地接。白5虚枷,无论左边或右边白都很轻,可以弃子。黑不可能全歼白棋,攻击失败。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三:白1跳出时,黑2大规模攻击是正确的下法,此时黑中央厚实,白在里面求活很困难。白3挡,黑可以不必继续攻击,先于4位挡下,角上已获得很大利益,将来有机会再于A位跳,白仍然未活,这样黑在实空上占优,还可以攻击白棋,立于不败之地。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四:完全自己单方面地出逃是被动的下法,有时可以通过攻击对方来解救自己,这就是“围魏救赵”计的战略思想,但攻击对方时要讲究策略,猛烈的强攻往往会使对方完全活净,反而收获不大。白1跳封,看似好手,但黑2冲、4接,在里面构成活形。如白要破眼,5拐是急所,7长进角,局部黑没有两眼,可是外面白1一子挨得太近,黑8断打,白9如长,黑10断、12扳好手,白无法收拾(如白A位提,黑B位断打)。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五:正解图

白1尖好手,这是施展“围魏救赵”计的关键一步。白迫使黑2虎做眼,再3拐去黑眼放黑棋出逃。白5继续追击,顺势和下边数子相呼应。黑6拐无奈,白7跳出。此时黑由于上面一块尚未活净,不得已于8位跳。白9尖是稳健的着法,虽然弃掉了下边三子,但走到了11跳下的大官子,从全局来看得失相当。成为一局由官子决定胜负的细棋,这对于占优势的黑棋来说是不能满意的。由此可见:在攻击中一意地强攻而把对方攻活只是一时的心情舒畅,一旦对方活净后就没有后续手段了。本图白1尖采取缓攻策略,让黑外逃,始终牵制着黑棋,这样在下边和今后在别处作战时白就主动了。

马晓春《三十六计与围棋》|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参考图六:白1尖时,黑如弃“魏”而攻“赵”,则形成转换。以下黑4飞全局最大,白5飞7压是先手权利,然后9、11稳健地围住中央。这个转换的结果是围“魏”得利大,所失之“赵”小,故全局白优势。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自己的棋厚时,攻击应牢牢抓住不放,不给对方有转换和弃子的机会;但一旦发现直接攻击利益不明确的时候,就要采取缓攻的下法,让对方的孤子始终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成为将来作战的负担。

基本图中黑△攻击是有问题的一手,此时中央黑厚实,正确的下法是在基本图A位(即本图的2位)强攻,白相当危险。由于黑△攻击的缓和,白方运用“围魏救赵”计,先对黑上面“魏”进行攻击,借攻击顺势连回了应救的“赵”。在不引起战斗纠纷的情况下就达到了目的,是白方成功的关键所在。

弈客围棋原创整理

发布于:云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