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高质量落实中央精神,全方位回应群众期待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模范机关创建纪实

半月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月23日,在春季学期开学之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就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介绍了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手机管理、校外培训等方面,教育部的一些工作部署和安排。

没想到,一次看似普通的情况介绍,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基础教育司提出的诸多举措,如“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课后服务全覆盖,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等,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形成了数个热搜话题。

一方面,这说明基础教育话题确实全民关注;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基础教育司不回避问题,在工作部署上回应了民众的期待、找准了社会的痛点,是有担当、有作为的表现。不少人为基础教育司的举措部署点赞,认为这体现了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实际上,这样的称赞并不让人意外,基础教育司的工作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春节刚过,基础教育司党支部就被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授予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这是一个难得的荣誉。

基础教育司司长、党支部书记吕玉刚说:“这项荣誉对我们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我们将继续的对标党中央的要求和社会的期盼,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好,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政治使命的高度认识基础教育战略定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之计、长远之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吕玉刚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教育十分关注,对少年儿童成长十分关心,他说“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这些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使命的高度认识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扎实实把工作高质量完成好。

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塑造品德修养,可以说,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不仅对他们一生有深远影响,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整个民族的素质。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段长达15年,在校生最多、目前有2.3亿。基础教育搞好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生源,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才能有潜力和后劲。可以说,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建设基础教育强国。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教育司党支部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出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实施“停课不停学”,在一场遭遇战中交出了一份堪称“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答卷。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家长和社会十分关注学生学习问题,孩子稳、家长才能稳,进而社会才能稳。基础教育司针对广大家长“延期开学后孩子学习怎么办”的焦虑,迅速通过新华社和教育部官网主动发声,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并告知于2月17日开始实施线上教学,给广大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为保障农村边远地区实现全覆盖,尽力减轻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影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司仅用12天,及时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特别满足了偏远地区学生学习需要。

事非经过不知难。超过2亿的中小学学生线上上学,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基础教育司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许多日日夜夜,但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课程,他们没有怨言。吕玉刚说,这个过程中,我们愈加体认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完成关键人物,我们责无旁贷。

从政治要求的高度把牢基础教育办学方向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吕玉刚说,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确保社会主义的属性,真正做到为党育人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立场不能偏、为民服务宗旨不能丢,这是对基础教育司一切工作的政治要求。

2019年2月,基础教育司与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在全国中小学校联合部署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截至目前,主题阅读文章点击量超4.47亿人次。

基础教育司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活动载体,精心打造的《开学第一课》也已成为中小学必备开学仪式,组织策划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爱祖国 同唱国歌”“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等活动,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如今,观看《开学第一课》已经成为中小学必备开学仪式,这两年,这档节目更是成功“出圈”,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2019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学第一课》主题定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讲述五星红旗的故事。2020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确定为“少年强,中国强”,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开学第一课》因而被网友们赞为“国家思政课”。

针对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司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通知,推动各地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共关闭违法网站1.4万家,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个,公开曝光三批次问题网站平台。

此外,基础教育司还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细化学校管理措施,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吕玉刚说,把牢办学方向,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坚持全面培养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政治担当的高度回应基础教育民众期盼

基础教育既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社会关注度极高,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不断回应民众对于教育发展的新期盼。

吕玉刚说,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基础教育,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不仅希望“有学上”,更希望“上好学”,获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为此,基础教育司党支部在创建模范机关的过程中,主动把社会的教育热点、群众的教育难点,作为工作的发力点,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比如,针对班额过大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基础教育司盯住不放,在2019年已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20年又进一步降低了大班额比例。截至2020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降至1.16%。

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础教育司下大力气进行治理。通过治理,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有效支持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的实现,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愿望。

针对民办学校掐尖搅动“择校热”、扰乱教育生态问题,基础教育司下决心推动“公民同招”改革,2020年民办学校“择校热”大幅降温,热点民办学校报名招录比大幅下降,上海、西安、杭州等多地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一半左右。

当然,教育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一些问题迁延日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仍在不断涌现或变化,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关键是,不能够回避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办法,出台有效措施,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希望。

从教育部最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来看,基础教育司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课后服务问题,基础教育司提出,一方面要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时间上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都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呼声,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吕玉刚说,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只有基础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基础教育司希望通过一项项实打实的政策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