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大循环、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半月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大循环、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大循环、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蔡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何提出新发展格局?原因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遇到的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不少问题以前未曾经历,需要从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

比如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我国目前仍有不少产业存在上游核心原材料供应的短板,关键零部件供应“卡脖子”,长期被国际少数几家供应商垄断,而国内在这些领域存在空白。还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收缩,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弱化。

特别是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风险加大。

因此,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从供给能力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我们具备实现内部大循环、促进内外双循环的诸多条件。

搞好双循环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可以说,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必须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

总策划:严文斌

总监制:叶俊东

副总监制:丁玫 王永前  孙爱东 

执行策划:王新亚 许小丹 潘阳

监制:孙爱东

总导演:史劲松

统筹: 侯岩同 王小丹

导演:王鑫宇

执行制片:熊庆华 袁帅

文稿:蔡亮

摄影:熊庆华 袁帅

主讲人: 蔡亮

剪辑制作:张初 韦含笑 王福丽 王鑫宇

栏目包装:毛杰 陈宏 陈闻驷

新媒体推广:盖艺腾 马小茏

项目运营:王小丹 张初

美术设计:焦云伟

半月谈新媒体中心制作

半月谈杂志社出品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