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西南水泥:砥砺奋进 创新发展

中国建材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顺应西南地区水泥行业整合呼声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中国建材集团以带动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快速推动“大水泥”区域化战略,将联合重组的东风吹到了西南大地。2011年12月12日,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水泥)成立。自此,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在西南地区水泥产业投资管理平台,西南水泥从无到有,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水泥制造商。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行业形势,西南水泥秉承中国建材集团“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发力,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回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94%、14.97%、7.19%和10.40%,累计缴税120亿元,实现自身运营质量、管控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行业健康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技术驱动 新线高标准建设

水泥生产线的技术水平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自动化、现代化程度越高,企业生产效率越高。“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在规划建设新生产线的时候,精准抓住了“牛鼻子”。

《中国建材报》记者在西南水泥旗下的遵义赛德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遵义赛德)卸料门门口看到,随着连续的蜂鸣示警声响起,智能抓斗顺着机械长桥匀速驶向物料堆放点,下降抓斗、抓取物料、提升抓斗、移向进料口、进行投料,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智能抓斗会一直重复这个动作,直至供料程序完成后主动返回泊车位置。”遵义赛德总经理詹义龙向记者解释,智能抓斗,是生产线的联合储料库内安装的无人操作、智能控制桥式抓斗起重机,操作台设置在中控室,能够彻底实现供料自动化,解放储料库现场的生产力。“原来这样的一条线要三四十名员工,四班三倒守着。现在这里有3个智能挖斗,每天进出的物料有1万多吨,放眼望去已经完全看不到人了。”

遵义赛德智能化项目于2019年6月投产,可全面实现原料进厂、取样制样、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的无人值守。该项目拥有一条日产4500吨的生产线和9兆瓦余热发电系统,但全厂人员配置只有80人,年均劳动生产率近2万吨/人。

据西南水泥总裁姚钦介绍,“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通过减量置换淘汰落后或规划不合理的生产线,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能结构。“‘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减量置换,积极推进在建和规划建设项目建设,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姚钦说。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对标国际一流,高标准推进异地搬迁和减量置换生产线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水泥产业集团,并大幅提高了区域内的行业集中度,改变西南地区水泥行业“小、散、乱”的市场格局。

优化升级 老旧生产线焕发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控跑冒滴漏、提升操控精准度等,不断减轻老旧企业生产线对发展的阻碍,令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囿于设计年限等因素,西南水泥旗下的很多生产线局限性较大,难以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形势。”姚钦表示,“因此,我们有的放矢地对老生产线进行优化升级。希望能将其能耗、工艺、环保等技术指标进行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西南水泥老线优化的标杆试点企业之一,2013年并入西南水泥的四川国大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大水泥)“十三五”期间生产效率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森林里的花园式工厂”基本建成。同时,国大水泥还在试点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设备自动巡检和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对运行设备进行自动分析,发现设备超出预警值会自动报警提醒。迄今已经运行了两年,效果良好。”国大水泥总经理潘伟东介绍说。

国大水泥并不是个例。随着老生产线优化升级的持续深入,西南水泥各项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单位产品标准煤耗、电耗连续3年分别以1.9%和2.0%的年均降幅持续优化;12家企业单位产品标准煤耗优于国家标准先进水平,22家企业单位产品电耗优于国家标准先进水平,建成1家二代新型干法企业,生产效率达到行业领跑水平。

优化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正是由于西南水泥坚持以“精益生产”为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对老旧生产线的既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推进设备更迭、智能智造与产业价值快速融合,才使得其自身发展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落子成势 立足可持续发展

每月1号,是西南水泥生产技术部总经理、安全总监唐勇的手机最忙碌的日子。这一天,他的微信一直响个不停。“这是我们集中汇报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进展的日子,每个企业都要拍照留存、进行汇报,以实现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无缝对接。”唐勇说。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为抓手,形成多方位、全过程、多渠道、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打造全员安全文化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西南水泥共有12家成员企业完成了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创建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率达95%。

矿山资源被称为水泥企业的生存底线。姚钦介绍,“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通过新设矿权、既有矿山扩权、收购整合周边小矿山等方式,共取得矿产资源9.39亿吨,补齐资源短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西南水泥还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对废气、废水、噪音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等进行提升优化;着力减少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粉尘排放,推广减排降噪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利用水泥窑缓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压力,减少土地占用,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快推进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十三五”末,西南水泥已经在所有全能线上配备了SNCR脱硝系统,首家引入LCR技术,氮氧化物减排至50毫克以内。企业废气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排放,38家企业粉尘排放达到低于10毫克标准,24家企业氮氧化物排放达到低于150毫克标准。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还大力推进组织机构优化和变革,大部制、扁平化、大巡检等政策落地,机构精简55.56%、人员优化42.31%,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74%,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和员工动能,不断提升组织效率和执行力;大力推进干部“五维度”评价、评星、市场化选聘等机制实施人才“腾笼换鸟”计划,为实现行业规模领先、技术先进、管理优秀、效益一流的远景目标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本支撑。

2019年7月,西南水泥把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及云贵技术调度中心落户遵义赛德,重点培养智能化生产线技术骨干,共享水泥行业智能化运营经验,为智能化发展探索经验、储备人才。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着眼于长远,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人才强企等关键处布局,在可持续发展棋盘上落子成势,走出一条包容性、有韧性的发展之路。

审时度势 汇聚创新合力

“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坚持推进特种水泥做强做大,深化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开展定制化产品研发,累计科技投入超25亿元,实现科技收入超过20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30项。

2020年5月,世界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主体工程全线浇筑到顶。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坝顶高程海拔988米,最大坝高270米,坝顶上游面弧长326.95米,厚高比仅为0.19,是世界首座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的特高拱坝。

“工程的难度在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温度控制。温度过高会使混凝土开裂,即使是最细小的裂纹,也会对大坝造成不良影响。”嘉华特种水泥研究院副院长钟文说。

该特高拱坝浇筑混凝土中所用微膨胀低热硅酸盐水泥,就是由西南水泥旗下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华特水)提供。

嘉华特水是我国较早进行特种水泥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着8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西南水泥创新攻关的“特种部队”,是国内可生产水泥品种最多、最大的特种水泥企业。截至目前,嘉华特水的产品已经涵盖水工、核工、油井、海工、装饰、道路等8大类100余个品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包括53家上榜企业,嘉华特水是全国水泥行业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图为嘉华特水研究员工作现场。

也基于此,嘉华特水才能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与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川渝铁路研究院等平台合作,推进“私人订制”,将特种水泥与普通水泥相融合,在重大工程中提供高端定制服务,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就是典型案例。

风物长宜放眼量。发展特种水泥,也有利于整个水泥、乃至建材行业。“十三五”期间,西南水泥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充分发挥特种水泥优势,顺应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整合趋势,优化产品结构,做精做细水泥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产品,向着高端化方向稳步迈进。

纲举目张 锚定战略布局

又是一岁匆匆而过,西南水泥踏上全新征程。面对“去产量”仍为主旋律、环保要求愈发严格、原燃材料和运输成本持续上升成为常态化等挑战,西南水泥课题更新、任务更重、使命也更艰巨。

作为中央企业和西南地区水泥行业的排头兵,西南水泥一直肩负着保质保量做好国家重点工程、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产品与服务供应;大力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助推区域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等重要使命。

在姚钦的规划里,“减量化发展是水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西南水泥来说,我们决不为了建线而建线,为了转型而转型;我们将围绕核心利润区的发展,从企业效益、市场前景、矿山资源、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综合进行布局;我们的追求是,产能减了,效益和竞争力不能减,在市场上的领军地位不能减。”

“十四五”期间,西南水泥将坚定不移地限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发挥创新优势,实现产品结构向高性能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发展;大力推广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清洁生产,努力打造指标一流、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水泥工厂;持续推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防控,实现高质量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西南水泥还规划了“水泥+”的业务布局。“十四五”期间,西南水泥将加快构建“水泥+骨料+商混”全产业链优势,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稳妥推进“水泥+商混+骨料”业务,拓展效益增量。

此外,西南水泥还将继续主动担当央企责任,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支持,服务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地方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新的5年征程中,西南水泥将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在打造具有一流水泥企业集团的征途上劈波斩浪。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