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跑步中的储备心率法和最大心率法,让你练得更有效率

跑步指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

来源:老威小屋( ID:laoweixiaowu) 

用心率来监控运动安全和强度监测的体育爱好者越来越多了。平时在社交圈里,被大家问到的问题,也多数跟心率有关。

所谓最大心率法,就是设定自己的最大心率,系统(手表)会自动地给出5个区间,分别是最大心率的: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而储备心率法,则是(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区间的百分比 + 安静心率。以我自己为例,储备心率法的5个区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其中百分比的门槛,是跑步界普遍采用的数据,而不是50%,60%......

其中,安静心率,是指人在得到良好休息的清晨,缓缓起床后,站立一分钟得出的心率。为什么要站着?因为你跑步时身体是直的呀,总不是躺着跑对不对?站立时会比躺着时高5-10个之间的读数。

譬如,我的睡眠心率基本长年在48左右,状态好的醒来平躺状态心率通常50左右,不超过55,站立安静心率测得大概在60左右。

根据对不少心率设备的试用,只要在安静状态下,市面上大部分的大厂设备都能测得很准(各厂的功夫深浅,主要体现在动起来之后),所以,安静心率是非常容易得到的。

那么,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会面对一个问题:最大心率怎么得到?

01

究竟怎么得到最大心率

理论上说,最大心率的录得,是在休息良好、状态良好的前提下,把身体跑到“力竭”后得到的心率数据,方法有,跑坡法,操场法,仪器法,等等。由于是“力竭”状态,所以最大心率的获得,先天就有风险性。

于是有了折中的办法,最简单的是网上流行的,220-年龄。

这个方法是以“所有同年龄人的体能状态相同”为假设前提的。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同年龄人群中的状态实在是千差万别,而且差距往往巨大。

所以,这个公式也算是聊胜于无而已。

还有一些经过修正的公式,与220-年龄这种简单粗暴的计算方法相比,顶多也是战术上的,只能“尽可能地”合理。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办法,是用训练中发生的最新值,对旧数据进行升级的办法。

这也是很多分析平台采用的办法。

原理是:在监测设备精确性可靠的前提下,运动过程中实际能达到的“迄今为止”的最大值,来作为你当下的最大心率值,后续出现更高的数值,则由新数据覆盖旧数据。

从原理上来说是对的,因为每次能达到的状态,一定在“力竭”的程度内,充其量是“无限接近于”力竭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一个最新的值,就是比上一个更接近你体能的极限,符合无限接近力竭的状态。

这种方式,有可能永远达不到真正的最大值,但起码是安全的。

这种方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监测设备必须是精确可靠的。鉴于我们只是普通的运动爱好者,不可能在专用的仪器上面测试,因此,佩戴自己手头最为可靠的心率设备(起码是心电心率带吧),将由其所记录的最大值作为新的最大心率。

有的人问,我这次的最大值,还没有已经记录在案的数值大,怎么办?

这还要怎么办,维持原来的就是了嘛。每个人做运动,毕竟不可能今次永远比上次强度更大。

下面的例子,是我用手表内置的光电心率来记录的,像这种数据就完全不能用:

在没有明显加速的情况下,呈现出一个断崖式的上升。这时候手表表盘显示的心率快到200了,而我还在轻松跑的状态,看到后立刻实际摸脉搏是10秒20次的水平,即实际相当于在120左右,按照储备心率法,连热身区还没有到呢,而且与身体的感觉完全吻合。

后来这块表的光电心率我就彻底关上了,用它时,全部都用心率带。

除了用表原配的心率带,我有时候也用号称心率界泰斗polar的心率带(如下)。

实际用下来,以心率带而言,大厂的表现都差不多,这款著名的polar H10与手头原有的佳明心率带表现基本吻合。

小结:如果无法确定自己的最大心率值,且没有专门的仪器测试,可以按照通用的原则,设定一个大概值,在某一天自己预定要做比较尽力的训练时(譬如今天的课程中有冲刺),佩戴心率带,根据训练中记录的最大心率值,来作为新的标杆,以后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对该值进行更新。

02

该用储备心率法还是最大心率法

一般来说,用储备心率法的各个区间值比最大心率法要高。以本人为例,下图中的最大心率法,比上面文章段落里的储备心率法,最大心率法的各区间门槛要低一些:

具体来说,以160这个数值为例,在储备心率法中,是2区和3区的分界线,而在最大心率法中,已经是4区的上限位置了。

这样一来,很多人,可能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两个体系的每个区,对应的数值差距太大了。

不要着急,看了下面的说明,你就不会再迷茫了。

储备心率的5区分法,虽然也习惯叫1区,2区,但实际上,是有专用组别名称的,分别是:E\M\T\A\I。

我们来看储备心率体系下的M区,这个M就是马拉松的英文单词marathons的简称,意思是,在这个区间,是马拉松比赛的建议配速区,免得我们一通狂奔瞎跑早早就撞墙。这个区既然是比赛建议区,因此比有氧跑的区间高。

以本文数据为例,储备心率法的这个M区的上下限,分别是:148-160。

而在最大心率法中,建议的马拉松比赛心率区是4区,我们对照上面的最大心率法分区,是144-162。

也就是说,按照马拉松的比赛强度为前提,最大心率法5个区中推荐使用的4区,和储备心率法下EMTAI法下推荐的M区,基本上是相同的心率数值要求。

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毕竟最大心率法没有考虑安静心率,而储备心率法是考虑安静心率的,两个系统一定不是严丝合缝,有差异的。但在实际使用中,以我个人为例,148-160的要求和144-162的要求,没有任何区别。

再看另一个数据,乳酸阈值Threshold区,在储备心率体系里是T区(3区),对应的数字是160-165,它上面还细分A\I两个区。

而最大心率体系里乳酸阈值和无氧训练,都在5区,所以上限的数值高,对应的数值是:160-180,如果考虑这个区间,去对应储备心率体系的话,还分A\I两个区,那么,他们两者也是基本吻合的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无论用储备心率法,还是用最大心率法他们的各区强度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对于某项运动所要求达到的强度却是基本一致的,所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区的定义法有所不同,以马拉松配速区间为例,在储备心率法中,是要去第2区即M区,而在最大心率法中,是要求跑到4区。听起来有点绕口,用一句话来说,储备心率的2区约等于最大心率法的4区。

如果看到你跟同龄跑友的速度成绩相当,但是ta所呈现出来的心率区间比你低得多,先不要自卑,你看ta所用的是EMTAI法还是最大心率法。如果ta用储备心率法在2区(M区),你在最大心率法的4区,你们的心率其实是在一个水平。

03

进行有氧基础训练时,先确认自己的心率分区体系

有氧基础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在本公号里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如果没有打有氧基础,只是恣意地猛跑,你始终没有基本功,就是落一个“猛跑”。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有氧基础,也就开始训练有氧跑。

有氧跑有个很重要的边界,就是心率,即,跑在有氧区间内。

大多数打有氧基础的跑友都有这样的体会:还没怎么跑呢,心率就超了。

这个“心率超了”有两个含义:一是真的很高,绝对值高。二是心率区间高----譬如,打算跑在2区,结果到了3区,4区。

于是很多朋友就恨恨地说,莫非老子只能走了来压心率?

上文详细地举了马拉松配速的例子,在储备心率法中是2区,在最大心率法中是4区。

同样道理,在储备心率法中,有氧跑的区间是在1区。而最大心率法中,3区以下都是有氧区间。兑入我本人的具体数据,在储备心率法中的有氧跑心率应该在148以下,在最大心率法中,是144以下,实际使用中,可以说完全一样。

考虑到一般人都会给区间设置警报的方法,来规定运动过程中的强度边界。以上述有氧跑的训练为例,如果手表设置的是储备心率法,跑有氧跑时,警报就不应该高于1区,而手表内设置的是最大心率法的话,有氧跑的边界警报最高不要超过3区。

练有氧基础时,动不动就心率区间报警而感到万分苦恼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深刻领会一下。

发布于:浙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