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以菌破题 黔西南探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新路

新华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以菌破题 黔西南探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新路 来源:贵州日报

  进入3月,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培植的“七河9号”香菇准备上市,丰收在望。与此同时,位于黔西南州境内的多家食用菌企业也正开足马力加紧收购和生产,纷纷抢占市场先机。

  种植面积逾8万亩,产量约28万吨,产值逾39亿元……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正持续破题,在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产业兴旺群众更富

  刚开年,安龙县笃山镇云上村食用菌产业带头人苏正栩的手机铃声响得欢。“春节以来产销两旺。”苏正栩说,云上村不到两年就打了脱贫攻坚翻身仗,食用菌产业立了大功。

  云上村,是安龙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菌破题的生动案例。

  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介绍,相对于其他地区,安龙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又限制了农业产量,“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气候”,怎么选择和培育优势产业令人头疼。

  共性之中寻个性,短板亦可变优势。在谨慎培育试种并经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2016年,安龙县突出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特点,探索发展食用菌产业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之路。

  2020年底,安龙县食用菌产业面积达3.6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5万亩,产量达14万吨,产值达15亿元。全县食用菌产业GDP贡献率占1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占25%,已脱贫人口中依托食用菌脱贫的占比达78.9%。

  1户菇农(贫困户),种植2个大棚,年收入就有10万元。如今,安龙县食用菌产业“1210”模式正在贵州不断完善、复制和推广,并成为贵州食用菌产业的“裂变源”。

  链条健全品牌更响

  现代农业品牌塑造,除了强品质,融合产业链、区域品牌和时代潮流会讲故事,也是其中的关键。

  “好品质,有故事。我们具备先天条件优势。”钱正浩表示,安龙县具有适宜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的良好条件,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安龙生活时曾写下“淡烟漠漠雨初晴,郊外鸡枞菌乍生”的诗句,所作《鸡枞菌赋》脍炙人口。

  以安龙县为中心,黔西南州依托资源禀赋,抢抓“东菇西移”机遇高位推动,相继出台《黔西南州“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等,积极争取李玉院士团队、湖南农大等方面技术支持,引进优质菌种供应企业,充分激发企业家、银行家、科学家“三家”活力,牢牢抓住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等三大主力,在优质品种培育、技术推广运用、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环节持续破题。

  在全州各地陆续建成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黔西南采取“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国有林场+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培育经营主体企业79家,支持3家企业6个产品获有机认证,培育注册“苗阿婆”“太阳雨”等8个商标,不断培育形成“一县一优品、一品一基地、一品一市场”食用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闭合发展。

  乡村振兴基础更实

  农民要富,产业要稳。进入新发展阶段,黔西南州围绕乡村振兴“二十个字”总要求谋食用菌产业持续壮大之策: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多渠道整合资金,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抓好晾晒场、烘干房、菌棒加工、冷链物流等生产设施建设。

  不断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从菌种研发到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配套的菌种生产体系;建成义龙新区省级姬松茸、红托竹荪菌种研发中心和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五个中心”。

  不断开拓产品市场。扎实推进以校农结合为主的“十进”措施提高本地采购份额;抢抓“黔菜入沪”“广进黔菜”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抢占州外市场。

  全力实施农调扶贫险,切实降低生产风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达成技术合作关系,保障技术支撑。

  处处有菌,县县有棚。基地忙生产,车间机声隆。眼下,一幅新时代的画卷正在黔西南广袤的田野上华美铺展。(记者 陈俎宇)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