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乡土为底文化加持,松江“乡野创客”站上风口

新华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乡土为底文化加持,松江“乡野创客”站上风口 来源:文汇报

  原本居住在市区的两位创客,亲手将松江的一处乡村院落打造成“美厨基地”。

    农民的新角色不断延伸,农业的新业态大量催生,创业创新的热潮涌到田间地头。近期,松江区获评全国第三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这也是上海此次入选的唯一一家,特色就在于扎根农村的创新创业实践。

    不久前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之后国家乡村振兴局揭牌,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也为本市郊区探索更多具有上海特色的发展之路营造了“风口”。松江的“乡野创客”们,就是靠做足乡土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平台和机遇。

    创客群在乡村崛起

    目前,松江区拥有各类农村创新创业主体近700个,涵盖规模化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在乡村振兴的大旗下,许多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专长的创业者们干得风生水起,连续创业者张春辉就是其中代表。

    张春辉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他说,农村不缺优质农产品,问题在于“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由于农产品流通通常要经过五六道手,农民被“钉”在价值链底端,大部分利润留在代理商环节。为帮助农民实现产销对接,张春辉创办了农产品销售品牌——家绿,从大米起步,逐渐将货品扩大到西甜瓜、草莓、葡萄等地产水果,以及鸡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目前,“家绿”不仅产品线日渐丰富,销售渠道也从实体门店拓展到电商。张春辉简化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益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落地。

    目前在松江农村,一、二、三产业领域都不难找到创新创业的典型,比如:“家庭农场”模式已成为全国粮食种植样板,“松林猪肉”“松江大米”等本土品牌蜚声四方;而通过政策聚焦、项目聚焦,松江区已涌现出一个发展潜力大、经营良好的农村双创企业群体,尤其以“八十八亩田”“幸福老人村”“吾舍农场”等为代表。

    擦亮乡土文化标签

    作为创新群体,乡野创客也需要不断拿出新思路和新模式。除了以乡土经济为基底,他们还希望承载更多文化功能,从而突破“同质化”怪圈。泖港镇腰泾村的“美厨玩家”掌门人对此颇有心得。

    几年前,郭悦与卢森从市区搬来腰泾村,亲手改造了一处旧院落,将其打造成“美食拍客”“美厨玩家”向往的模样。这里拥有两间中西并蓄的厨房,中厨主要是煎炒烹炸、馄饨饺子,西厨则有牛排色拉、面包蛋糕。最“点睛”的是后院:水灵灵的生菜、红彤彤的番茄、生机勃勃的柿子树——1分钟,这就是田园到餐桌的极限距离。

    事实上,农业本来就是多维的,创业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探索,将农村多样的“功能”化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折射的是农业业态的转型升级。

    与“美厨玩家”相距不远,同样在泖港镇,“周洁尘草木染工坊”栖身于泖港村村委会一侧。桃源一般的村居、淳朴开朗的民风,以及周围的大片涵养林,与稚拙、古朴的工坊形成天然搭配。据说,这片林中,有几百种可以染色的植物,正是这种浑然天成的配方和工艺,吸引着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地慕名而来。

    外部环境助推双创

    市郊农村,双创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乡村的重要途径。乡野创客们能“起飞”,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助推必不可少。据了解,围绕“加强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加强民生和人才保障”等领域,松江区已出台若干政策,对农村创业创新进行具体扶持。同时,区里还安排农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缓解资金“卡脖子”问题。

    农村双创,人才是关键。目前,松江区搭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业青年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年轻力量,促进双创的优势资源共享,推动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此外,松江区每年都会举办乡村振兴双创大赛,为相关创新人才提供交流与进步提升的平台。

    创客从来都离不开社会参与、生态支持。当前,以“乡村创客联盟”为代表,松江区涌现出多家致力于服务乡野创客的平台,它们一方面通过咨询、策划等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主办“田园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集聚人气,打响品牌。“乡村创客联盟”负责人张静波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启动乡村文化展示馆、乡村文化一条街、乡村旅游线路策划等项目,进一步推广创客文化和产品。(记者 张懿 通讯员 李谆谆)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