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乙型肝炎:真的如此可怕吗?

新华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小王姑娘和小陈是在大学里相识相爱的情侣,但在婚前检查时,小王却被告知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二对半检查报告为“大三阳”,这个消息让两个家庭立刻陷入了无尽的苦恼和焦虑之中。在临床工作中,几乎天天能遇到这样的病人,因为病情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破裂。然而事实果真是像大家说的那样乙肝病毒感染后就是乙型肝炎?不能结婚或者结婚后一定会传染给配偶吗?针对各种担心和疑问,告诉大家乙型肝炎的真面目,还原事实真相。同时,澄清那些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不都需要治疗

有些感染乙肝病毒且血清检查呈现“大三阳”的人,可能病毒复制水平很高,其HBV DNA也很高,但往往转氨酶是在正常范围,这样的病人通常我们称之为免疫耐受的状态;还有一种人是“小三阳”,特点是HBVDNA阴性,肝功能也是正常的,通常称之为携带者。以上两种人群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和平相处,处于平衡状态,是不需要治疗的,特别是在30岁以前,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

但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的免疫系统向乙肝病毒发起攻击,表现出肝功能异常或肝脏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此时才需要给予恰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清除病毒,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因此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的患者,只有当病毒复制活跃,即HBV DNA水平高,转氨酶(ALT)大于正常值时,才需要重视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治疗,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机体的免疫清除功能启动,这下是清除病毒的好时机。另外,如果能做肝穿刺,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情况,对于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也极其重要的。

成人感染乙肝病毒 超过95%的人群可自行康复

成人感染乙肝病毒超过95%的人群可自行康复,这是一个重要的常识,认识这个常识非常非常的必要。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人相信,只要感染了乙肝病毒,就会变为病毒携带者或是慢性乙肝,这是非常错误观念。所有的研究均表明,成人因为有相对健全的免疫清除功能,因而在接触乙肝病毒时(这里大多数的情况是指由于消毒不严格的医学操作、异性或同性性接触等传染,正常的生活接触如共同进餐、日常工作交流等是不会传染和),绝大多数感染者会自行清除病毒,可能会有一过性的急性感染造成的肝功能异常,但也可能根本没有任何不适反应,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病毒再清除病毒,只是在下次体检时发现乙肝的抗体是阳性的,也就是说,成为了一个感染恢复者,并具有了免疫能力。

如此看来,成年人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乙肝感染的问题,恋人或夫妻有一方感染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即便一方为乙肝感染者,另一方也仅有5%的几率成为慢性感染者,同时如果对方已经存在乙肝表面抗体时,不论是注射疫苗后或是隐性感染恢复后,则这种接触感染的可能几乎为零。

只有极少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很多人都会认为乙型肝炎无药可治,一定会转为肝硬化、肝癌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的确,少数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诊断治疗,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步转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但这绝不等于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会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事实上,仅有1~2%的乙型肝炎可能成为肝硬化,不足0.2%的有发展为肝癌的可能。因此,只要慢性乙肝患者能够进行科学的、正规的检查及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结果的。

那么,哪一部分人更容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呢?最需要关注的是以下人群:即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感染者,出现血清HBV DNA水平高载量或忽高忽低、最重要的是反应在肝脏的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水平的升高或波动、通常会伴有中度或严重的肝脏坏死性炎症以及快速进展的肝纤维化。这是最需要关注的警惕的阶段,也是最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的的阶段。

慢性乙肝可以治愈

近年来,也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指南,都强调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价值和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明确的指出: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就是防止或减缓乙肝病人的病情进展,阻止并最大程度的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并获得最理想的治疗结局即表面抗原消失和表面抗体产生,也就是所谓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只要正确并恰当地使用现有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的治愈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所有乙肝病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病,尽可能在正规的专科医师指导下咨询或治疗。不论当自己发现还是发现别人为乙肝病毒感染,一定要正确地看待,切不可过度担心,更不能相信所谓的“单方“或”偏方“,不少人还因为过多服用各种药物而引起了肝功能的损坏。所以,必须正确地认识乙肝病毒感染,切不可悲观失望,或是胡乱投医。

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完全可以母乳喂养

我国实行乙肝疫苗国家计划免疫以来(所有出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免费接种乙肝免疫,并在此后第一月,第六月分别再注射一次,共三次),以及对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实行免疫阻断以来,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所生婴儿,在经过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单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即使产妇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 (俗称大三阳) ,包括HBV-DNA高载量(即高传染性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也不会增加婴儿感染HBV的风险。因此,全世界的各地区的乙肝临床管理指南(包括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和中国乙肝防治指南)均提出, 在婴儿出生后经过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单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慢性HBV携带母亲所生的婴儿都应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也不会影响乙肝疫苗和/或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效果。对于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哺乳期产妇,最新的指南均推荐可以母乳喂养。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除了有一定的临床研究结果外,还有很多的基础研究的发现,比如乳汁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抑菌活性、杀菌活性和抗HCV、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轮状病毒、HIV的活性。在体外实验中,HBV感染的肝癌细胞内,乳铁蛋白及锌、铁饱和乳铁蛋白显著抑制了HBV-DNA的复制,初乳中少量的HBV-DNA会在胃肠道中失活。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婴儿HBV感染率的可能机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吴超)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