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东山访茶——“龙头山”和他的儿子

海外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东山访茶——“龙头山”和他的儿子

又是一季,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今年入春以来,江苏省苏州地区气温总体较高,雨水充沛、光照充分,奠定了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区茶树发芽生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3月10日左右,便有少量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开采上市,3月20日后,洞庭山碧螺春就批量上市了。

日前,雨后初霁,空气亦如春天新生的草花一般香甜清新。去苏州城西30公里,沿着太湖岸边绝美的公路穿行,两旁的红花绿柳春意盎然,一侧的远山镜水相映成趣,宛若丹青水墨。

坐标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下,苏州智飞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汤飞鹤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采茶炒茶的日子,我们选了这个时间上山,一则这是他还不太忙的时间,二则是为了赶一波新茶的“热度”,三则是为了看望一下飞鹤的父亲汤龙兴。

老爷子是东山十大炒茶高手之一,号称龙头山,远近闻名,去年身体抱恙,如今精气神俱佳,很为他高兴。汤家的茶园有80多亩,是全东山茶农中最多的,而且茶树多是100年以上有性繁殖的老树,他家的茶全部是采自自家茶园,然后是他们父子两个亲手炒制,可谓是地地道道的碧螺春制茶世家。

每一年的春茶,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茶农们赶在清明前,将茶树上尖、嫩的芽叶摘下,精选、杀青、搓团显毫,于一天内制成一份鲜美春茶。老茶客们一年的珍贵“茶粮”,也都赖这十几天的天时、地利、人和。60000~80000个芽头,才得1斤茶,碧螺春的珍贵令人咋舌。

生在茶农世家,汤飞鹤自小便耳濡目染,一缕鲜灵茶香扎进心中,生根发芽。三十多年来,他对碧螺春的热爱与执着,单纯而简单。再多名誉都不及茶客们的一句好喝,更让他满足与欣喜

每炒制一次碧螺春,汤飞鹤都带着家族传承的使命感,且始终坚持用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炒制法制茶,如此制造出的茶叶品质,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汤家的茶园,就在东山莫厘峰的半爿山坡。宽仅一人,且需时时提防留意横生的枝条灌木,地有崎岖石块及下雨便无比湿滑的青苔,一条蜿蜒狭小的熟悉山路,从山脚到山头,其实并不长,汤飞鹤一家已然行走了四代。

上千年的演化,天然屏障的漫反射作用,加之果树根茎、叶脉相连,碧螺春适应了这里水土、气候,鲜叶成分以及内质物发生了变化,芳香物质流转于空气之间,茶吸果香,成分的微妙混合,使得碧螺春与生俱来散发着花香果味。当地人称之为“吓煞人香”,便来源于果树的熏陶。

上好的碧螺春,除了采自核心产地,还需要茶农上万次的采摘、挑拣,徒手在200℃高温的茶锅中杀青、揉捻、搓团显毫,方能制成。为了制成这鲜爽的滋味,茶忙时茶农们往往在凌晨4点多,便要上山采摘。到下午开始分一部分人在自家院子里分拣,临近黄昏的时候开始炒茶,所有工作一环套一环,直到快午夜时分才有机会躺倒床上睡上短短的三四个小时。

鲜叶送下山,不能超过一小时,挑拣成“净胚”,全凭匠人火眼金睛,方能捡出符合标准的芽叶,鲜叶不隔夜,需当天炒制完成。所有的芽叶匀整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冲泡时茶叶的美感。看似简单,但挑拣1公斤芽叶,需要2~4小时,费时又费力。

采茶的日子里,时间一刻都耽搁不得。汤飞鹤家有80多亩茶园,是祖上传下来的,全在莫厘峰的一面山坡上,享受着莫厘峰最好的阳光。

满山的茶树嫩芽初绽,春光明媚,高大的枇杷树(相比低矮的茶树而言)遮蔽着茶树。采茶讲究品相,不可破坏芽叶的完整,采到手中不可紧捏,放到茶筐不可紧压,指甲更不能碰到新鲜的嫩芽。其中任何一个不注意都会破坏最终茶叶的完整性。

弯腰低头采摘,一个动作重复六七万次,便得到可以炒制出500克左右顶级碧螺春的青叶。相对于热汽蒸腾的香茗,简单的数字完全没有温度,我们代入不进去采茶人的辛苦,无法感知眼睛搜寻与手指掐取配合之间无限次重复的枯燥。没有诗情和画意,这一双双采茶的手,紧攥岁月的步履,只为留住芽尖的香气,年复一年。他们一如迁徙的候鸟,在春山凝翠,茶青淡黄时出现,满脸写着人间烟火,世情风俗。

如汤龙兴父子一般,东山的许多碧螺春世家,祖孙三代都会制茶。从前,老一辈制茶小辈就跟着打打下手跟着学。“后来父亲召唤我成为徒弟,我追随父亲成为师父。”

前人脚步中,是前人的梦想,后人足迹里,有后人的希望。从父辈接过这一门手艺,日复一日的学习,再年复一年的精进。或是坚守宗族血脉,或是变通时尚法则。传承,让变化,成为永远不变的准则。手艺就是这样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地汲取优质的时代元素,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图文:张鸽 邱如明 朱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