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向平凡致敬!同仁堂医养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战疫”纪实

中国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向平凡致敬!同仁堂医养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战疫”纪实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0年12月14日下午5时,北京同仁堂医养集团所属单位酒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酒仙桥中心”)接到一个来自朝阳区卫健委的紧急电话。当日北京新增一例香港输入确诊病例,海关经检测和集中隔离期间,结果均为阴性,12月12日集中隔离结束后入住距离酒仙桥中心仅3公里处的汉庭酒店大山子店,12月13日出现发热、腹泻症状,12月14日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面对紧急情况,朝阳区相关机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措施,卫健委要求酒仙桥中心全力配合抗疫工作。酒仙桥中心党支部书记侯连龙亲自带领4名医务工作者冲向最前线,不分昼夜连续“作战”26个日日夜夜,组织开展酒仙桥地区核酸检测1027人,共1756人次,1月5日环境样本194个;对极高风险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其中密接、次密为146人,管理外籍人员128人,管理其他高风险人员233人,与街乡配合转运密接及次密接人员76人次。对社区、派出所等14家功能单位提供专业健康咨询及防护知识培训,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50份。

1月5日采集核酸环境血样本,身上的挎包是自己想办法拿纸盒自制的

(图片为同仁堂医养提供,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一、突发!3公里内现阳性病例

  2020年12月14日下午5时,同仁堂医养集团酒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像往日一样忙碌着,中心负责人侯连龙正在开会统筹沟通工作事宜。

  突然侯连龙的手机一震,他看到电话号码,神情微变,立刻接通电话。在通话过程中,侯连龙面部的轮匝肌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

  挂掉电话,侯连龙立刻对大家说:“刚收到卫健委通知,离我们3公里处的汉庭酒店发现阳性病例,我、郑相朝、邹爱云、张钰、连欣5人立即启动防疫模式,半小时内必须到达现场!其他医生要坚守岗位,把保障附近居民健康放在首位。”

  “收到!”

  “收到!”……

  抗疫工作对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来说已经驾轻就熟,无数次奔赴在抗疫一线的他们早已经历了千锤百炼,大家迅速穿好防护服,备好监测工具、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相关物资,20分钟内在酒仙桥中心一层集合完毕,第一时间奔赴疫区。

  到达疫区后,中心医务人员将汉庭酒店旁的庆丰包子铺作为临时办公地点及入驻地,入驻前对其进行了全面消杀,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

  二、过敏!就像蚂蚁在叮咬

  中心5名医务人员在本次抗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涉及对汉庭酒店大山子店以及周边8个商业的人群、环境进行采样、流调、消毒、救治、物资、院感防控,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和现场管控等方面。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首都市民健康。”侯连龙说。

  12月中旬起,北京迎来寒潮,平均气温为零下10℃,5名医务工作者在对商业进行环境采样时,长期暴露在室外,严实的防护服导致大量出汗,但冰冷的环境使汗水迅速结冰。

  郑相朝感觉他的整个身体就像在冰柜里,又冷又潮,他想通过运动使身体发热,但又怕汗出多了,身上的“冰汗”会更多,冻得直打哆嗦。

  5名中心医务人员每天穿上防护服,均要工作至少18个小时,最令人崩溃的是张钰的皮肤过敏了,长出很多十分痛痒的小疹子,就像蚂蚁在叮咬,但是在穿防护服的情况下,既不透风透气,又无法挠痒痒,只能硬扛,为了缓解痛苦,她通常会咬自己的嘴唇,以便把注意力引到嘴唇上来,张钰只能利用每天3小时的休息时间擦擦药,让皮肤保持干爽,才得以缓解。

三、匍匐!就想重新“做人”

  就环境采样工作来说,5人组的工作内容要对汉庭酒店和周围8个商圈进行“地毯式”检测,门把手、扶梯、按键、衣柜、窗帘、烟灰缸、开关、卫生间……,5人穿着笨拙的防护服“地毯式”扫遍每一个角落,不放过每一平米。

  侯连龙粗略算了算,每个房间都要采集至少13份样本,仅汉庭酒店就有107个房间,这还没算8个商圈的店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爬上爬下”和“匍匐前进”是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的取样状态,“‘重新做人’一直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哈哈!”99年出生的小姑娘连欣说。

  最终,除阳性患者居住的酒店房间中,有4件样本呈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四、谜团!如此幸运的小老太

  自发生疫情以来,所有人的关注点均聚焦在汉庭酒店,直到12月17日,在对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入驻的庆丰包子铺的3名工作人员做第二次核酸检测时,发现2名阳性!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再次对庆丰包子铺进行全面检测和消杀工作。

  这个事件中,有一个‘谜团’让所有的医务人员,甚至专家都无法解释,3人住在一个不到15平米的宿舍,但为何在其中2个人均感染的情况下,第3个人没有感染呢?这个神秘人还是个50多岁的小老太。

  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每天对小老太进行“特殊对待”,每天对她进行“最严格”的咽鼻拭子检测、血检、肛检,一周过去仍呈阴性。健康的小老太苦笑着说:“你们对新冠患者都没这么严厉吧?”

  众所周知,新冠的传染性极强,长期一起生活,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几乎不可能幸免。如果非要个答案,这个小老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原来这名小老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当大多数人听到要被隔离的消息时,心理上比较悲观和恐慌,当大家都在询问工作人员各种事情的时候,只有她显得佛系淡然,只是问了一嘴“包食宿吧?”然后就听从命令,安安静静得配合工作进行隔离了,每天能吃能喝能睡,无论外界风云突变,她总能保持一颗“境随心转”的心。其次就是她特别讲究卫生,平时在公共场合都会戴口罩,生活中从不跟别人共用生活用品,每干完一个活儿都会洗手。

  五、失声!24小时200多个电话

  每一项抗疫工作都是硬骨头。

  作为领队的侯连龙,主要负责管理、沟通、协调等事务,上对区政府、卫健委、疾控中心、同仁堂集团及医养集团,下对负责监测片区的所有人。

  对上的话,侯连龙每天要沟通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不同人,执行上级下发的各项工作,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和总结;对下要与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隔离者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信息调查录入、咽鼻拭子采样检测、血检、肛检……同时还要协调安排团队工作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因此,侯连龙几乎24小时都在打电话,身上携带的充电宝最多时候有6个。他粗略的算了算,每天有200个左右的通话记录,有一次凌晨两点多,侯连龙在接电话过程中突然失声,他不想打扰同事,自己喝了点糖水,缓了有半小时左右,才逐渐发出声音。

  六、求药!只为人民健康

  15平米密闭空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吃饭、睡觉、看手机、定期测体温、抽血、咽鼻拭子采集、肛拭子采集……26天的隔离生活,导致很多隔离人员出现失眠、抑郁、焦躁症状,而这些情况对于自身具有疾病的隔离人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有一位隔离人员张某,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好几种特殊药物维持健康,一旦停药或者缺药,会有生命危险。但是隔离期间,这些药物采购只能由酒仙桥医务人员帮忙购买。

  酒仙桥中心医务人员必须拿着隔离人员的处方单及卫健委开的介绍信,赴各大医院帮助患者排队挂号买药,有些特殊的药很难买到,便通过同事四处打听,由于正处疫情期间,购买药品的时间成本非常高,大家都是凌晨4点半出发,到晚上八九点才能赶回来。

  郑相朝说:“国家把几百人的生命健康放心托付给我们,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这是多么光荣和自豪的事啊!这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七、暖心!送烟民的“礼物”

  隔离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烟民,他们离开香烟会显得非常敏感、躁动、悲观和不安。连欣回忆起在隔离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

  早上正值测体温时间,当连欣敲开隔离人员李某的房门。

  “求你一件事好吗?医生。”李某说。

  “您说。”连欣回答。

  “能给我买包烟吗?”

  “先生,在隔离第一天我们就通知大家了,这里禁止吸烟。”

  “一根都不行吗?”

  “我们必须按规定来,先生,真的不行。”

  “你让我闻一下烟味儿,总可以吧?”

  “我们没有香烟,先生。”

  “你去找个烟头,让我闻一下吧。”李某苦苦哀求道。

  “现在疫情,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来讲,烟头也可能带有病毒,先生,抱歉不能满足您的要求。”连欣笑着说。

  “我的天啊!我要疯了!要么你们杀了我吧!我真的受够了,生不如死!”李某快崩溃了。

  “请您冷静下来,您现在的情绪会影响您的体温测量,一旦体温过高,您将被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先生。”连欣说。

  李某崩溃地半蹲在地上。

  连欣安慰他说:“大哥,再坚持坚持,很快隔离就会解除了,您看我,里三层外三层的,比您难受多了。”

  听了这些话,李某才逼着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一口气,红着脸配合测体温。

  第二天,5位医务工作者除了为大家测体温及各项医疗服务外,额外给大家一份小礼品,里面有各种味道的糖果、巧克力等。

 八、骄傲!像我这样的新娘

  10月底刚完婚的医务人员张钰,还没来得及度蜜月,就直奔抗疫一线,而处于隔离期间的12月30日又恰逢她25岁生日。

  张钰说:“跟结婚相比,我觉得这件事儿(抗疫)更有意义,让我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换个角度讲,我认为这是我新婚时期最值得纪念的一段经历,它是一份特殊的新婚礼物,一生难忘。”

  对于很多年轻人,有些事情没那么简单,尤其是爱情。

  张钰的老公董珺苦苦追求张钰了4年,刚结婚不到2个月就要分别,况且是奔赴危险的抗疫一线,这让小伙子有点濒临崩溃,虽然万分不舍,但拗不过倔强的张钰。

  为了让丈夫不担心,张钰答应只要有时间就跟丈夫进行视频,让他放心。于是手机屏幕出现的的张钰要么是慌忙吃饭,要么是跟同事沟通、穿隔离服,几乎是在手机屏幕里忽隐忽现,董珺瞪大眼睛还是很难看到张钰的正脸,好不容易露了一个正脸,张钰的脸却被防护面罩挡着,压根看不到。

  终于有一天,张钰脱下防护服,疲惫地躺在钢丝床上,与董珺进行了一次“正式面谈”,看到手机屏中的爱人,董珺立刻说:“我去趟卫生间,肚子疼”。

  董珺一进卫生间,眼泪便流了下来。原来张钰的面庞长时间被口罩、眼罩挤压,出现了好几条严重的勒痕,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中的皮肤长出了很多小疹子。

  “说实话,我也是个普通人,刚开始实在接受不了,于是建议她换个职业,但后来冷静想想,难道不正是那个天性单纯善良、充满正义的小钰才让我心动吗?她天生……就是一个白衣天使!我支持她。”董珺说。

  九、话疗!我就是不放心

  隔离人员的状态几乎如出一辙,无论男女,几乎清一色地头发凌乱、目光呆滞、表情木讷,日常沟通中反应迟钝、逻辑性差。

  有一个男高管,刚开始的时候谈吐优雅、气质干练,经历了十几天的隔离后,他经常蓬头垢面地从门缝问中心医务人员:“嗨,大夫大夫,你帮我看看我有问题吗?我是不是得病了?”每次大家帮他检查身体,一点问题没有,但他总是怀疑自己生病了,情绪非常不好。

  男高管只是其中的一位,很多患者陆续提出自己有各种心理、身体方面的问题,郑相朝不放心他们的状况,特意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从此之后,郑大夫24小时收到各种消息,有咨询吃饭问题的、有咨询健康问题的、有寻求帮助的,有求陪聊天的……。经过26天的隔离,郑相朝俨然成为隔离人员们的知心哥哥,同事们调侃他为专业“话疗”医生。

  有一个200多斤的肥胖者张某头晕目眩,中医科大夫邹爱云穿着隔离服,没有办法靠听觉测出他的血压,只能通过肉眼观察水银柱的变化,依照日常工作的经验,得到张某的血压值,最终从中医的角度研判出他头晕的主要原因是紧张情绪引起的,为安全起见,邹爱云放弃休息时间,一直陪护在张某身边,陪他聊天,为他按摩穴位,直到他放松了情绪,身体才逐渐恢复健康。

 十、血检!夹缝中的感官世界

  随着疫情的多点散发,上级对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从最初的鼻咽拭子检测到后来的鼻咽拭子、血检、肛检,中心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在持续加大,最严格的是必须在指定时间内上报各项数据,推迟一秒都不允许。

  在各项检测中,血检的难度最大。

  原因首先是,全身包裹的防护服不透气,张钰的呼吸和外界冷热交换,导致面罩雾蒙蒙的,同时她还戴着近视镜,所以视觉是模糊的;其次,护士通常用手拍打血管,通过感觉血压来找准血管的位置和状态,但这个厚手套使她们丧失了‘手感’。后来,张钰发现面罩的边缘处有2毫米宽的一条缝隙没有雾气,于是便尝试从这个夹缝中看外界。

  于是大家经常看到一个“惊悚”的画面,正在为隔离人员扎针的张钰,头却在左摇右晃,就是不正面看血管,令人欣喜的是,凭借日常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张钰均一次性完成抽血工作。

  有一次张钰还剩最后一名人员血样采集,不巧的是,这个人员的血管实在是太细了,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血管的位置,眼看上报数据的时间就要到了,张钰很着急,豆大的汗滴不停地从额头渗透出来,面罩也不给力,边缘处的夹缝也看不清了。

  张钰立即跑到楼道,试图让面罩的水汽退去一些,半分钟之后,她进屋一看,连欣用张钰的办法把最后一份血样采集完毕了。

  连欣对张钰说:“我当时也很紧张,因为数据的报送工作决不能迟报,眼看你还没回来,我当时拼命逼着自己平静下来,在脑海里不断重复采集血液的规定动作,也是从缝隙中找血管,真的成功了,这是一场历练。”

 十一、别管我!永不消逝的后方驰援

  “嘣噔……”

  中心本部的几位医务人员突然听到一声沉重的闷响,马上停下手头工作,大家顺着响声一看,中心副主任窦欣(中心主任)倒在了地上。

  “窦姐!窦姐!”中心副主任刘芳赶忙带着几个医务人员奔过去,把窦欣搀扶到沙发上。

  “拿热毛巾,还有葡萄糖!”刘芳喊道。

  刘芳用热毛巾给窦欣擦了擦额头、脸庞和脖子,过了一会儿窦欣才慢慢睁开眼睛,刘芳喂她喝了口葡萄糖,窦欣还没咽下去,便吐了出来。

  “我那天看到窦主任双手打颤、心慌气短的样子,我就问了一嘴,她说没事,只是有点累。”办公室副主任石磊说。

  “你咋不早告诉我?窦主任有甲亢,这应该是甲亢发作了。”办公室主任王文刚焦急地说:“窦姐,您咋不早点说?!不能隐瞒自己的病情啊!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刚接到消息,我们查出了一例阳性,是个4岁患者,马上需要转到地坛医院!”刘芳接完一个电话说道。

  “你们赶紧去忙,别管我,今天还有好多活儿,不能耽误,快!别让我着急,我歇会儿就好了,快去忙!这是命令。”窦欣喘着气说道,她的脸因为焦急而变得通红。

  一方面,大家各自手头都有干不完的急活儿,另一方面,大家都了解窦欣的脾气,现在决不能让她着急。于是,刘芳使了个眼色,大家便各自奔忙,但都在忙时不忘观察窦欣的身体情况。

  事实上,后方的酒仙桥中心本部医务人员与最前线的5位中心医务人员一样,没日没夜地繁忙,他们不但要维持中心日常的医疗业务运营,还要持续补给前方医疗、生活等各项物资,同时参与酒仙桥区相关区域的核酸采样和检测,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研判、跟踪、记录……。

  十二、约定!下次见“面”

  1月8日,5名医养集团医务人员和116名隔离人员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隔离人员终于可以回家了。从12月14日到1月8日的整整26个日日夜夜,也许对我们来说不算长,但对于隔离人员和同仁堂医养集团的5名医务人员来说是漫长的,掺杂着紧张、感动、恐惧、勇气、无望、希望、孤单和爱的26天。

  离别时,隔离人员站在酒店前迟迟不肯走,因为同仁堂医养集团的5名医务人员齐崭崭站在在酒店大堂中,隔着玻璃,远远目送大伙儿离开,按照有关规定,离开时医务人员不能与隔离人员亲密接触,此时此刻大家心头只有两个字:不舍。

  “没想到,每天盼星星盼月亮要‘解放’,现在唯一舍不得的是为我们服务的5名亲人。”一个隔离人员说。

  郑相朝对李某说:“赶紧回家吧!以后少抽点,身体要紧!”

  李某回答说:“嗨!郑哥,我戒烟都十几年了,这次总算是真的戒掉了。”

  “那我们保持联系啊!下次来北京,咱们一定要聚聚啊!”一名隔离人员喊道。

  “一定一定!兄弟们走吧!下次疫情散去,我们有空约,让你们也看清楚我们几个到底长啥样!哈哈。快回去休息吧!家里人都想你们了,平时有啥要帮忙咨询的,随时微信啊!”侯连龙依依不舍得喊道。

  最后,隔离人员一个个陆续离开,他们不断地挥手告别,不断地回头,直至上车,车窗很快被打开,伸出了一双双的收,挥手告别。

  5个人依旧排列整齐,身穿洁白的医护服,像一排飞翔在空中的大雁,目送最后一名隔离人员渐渐离开……

后记:

  在共克时艰的26个日夜里,同仁堂医养集团酒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奔赴在“战疫”一线,他们时刻以群众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人间大爱,用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以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生动展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

  平凡铸就伟大,向平凡致敬!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