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设计服务功能”还是“功能服务于设计”?这两个议题似乎每个汽车设计师的难题。不过有意思的是某些基于“功能性”的设计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形成特定的设计符号。

“只要这台车上有,那它一定就是运动型车”

最典型的例子:车尾装尾翼、多个大排气、卡钳一定要红、机盖再开个孔...

“越野车”的灯为什么大多都是圆的?

典型的惯性思维,圆形车灯除了在特定时期是流行趋势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出于功能性考量,因为拉力赛车的大灯在比赛中经常损坏,而且以前的后勤保障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精良,所以如果左右两边灯组可以共用,那就可以极大的减少维护成本,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汽车设计的“惯性”

(莲花)

汽车设计的“惯性”

(雪铁龙 CX 2400)

汽车设计的“惯性”

(奥迪Sport quattro_Group b拉力赛车)

所以圆形车灯的设计初心是纯粹的“设计服务功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绝大部分拉力赛车都是采用圆形大灯,从MINI COOPER到斯巴鲁WRC赛车,又或者是现在的大众高尔夫拉力赛车,它们的大灯造型都不谋而合。

汽车设计的“惯性”

(Austin Healey 3000拉力赛车)

汽车设计的“惯性”

(蓝旗亚)

所以这种圆形大灯也自然而然的被联想到了“越野车”上,像牧马人、悍马、路虎卫士(配置|询价)、奔驰G-Class(配置|询价)之类的硬派越野。这些车型都有军队背景,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战场环境下这种圆灯也是武装车的最佳选择,原因相同。

汽车设计的“惯性”

(新款Jeep 牧马人)

汽车设计的“惯性”

(2011款路虎卫士 X-Tech)

汽车设计的“惯性”

(2009款奔驰G-Class)

汽车设计的“惯性”

(2003款美军军用悍马车型)

不过我国某风生产的国产军车似乎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显然“威武霸气”要比实际使用的优先级高。

汽车设计的“惯性”

性能车为什么方向盘下面都是平的?

平底方向盘的学名叫“D型方向盘”,同样也是受到的了赛车运动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一下F1、勒芒、GT房车等等比赛的赛车,它们的方向盘底部都是“削平”的,像F1和勒芒甚至上下两端都是平的。

汽车设计的“惯性”

(F1法拉利车队方向盘)

汽车设计的“惯性”

(勒芒 保时捷919 HYBRID 方向盘)

这种方向盘的设计同样也是完全出于功能性考量:赛车内部空间狭小,平整的底部有利于偷出一些腿部空间;再加上较小的转向比,让赛车的方向盘不需要大幅度的转动,所以也给这种方向盘设计提供了使用上的可行性。

汽车设计的“惯性”

高尔夫R(配置|询价)

汽车设计的“惯性”

(C63 AMG)

性能车与赛车有许多共性,所以多使用这种平底方向盘也同样是基于这两种原因。但普通的家用车采用这种设计绝大部分原因是出于“产品调性”。定位于所谓运动风格,若是采用圆形方向盘就有些与“普世审美”相左。

“气氛都烘到这儿了,不‘平’都对不起消费者。”

汽车设计的“惯性”

(雪铁龙 C3)

有“大尾翼”就是性能车?

之所以能形成这种思维惯性是因为“有据可依”,像超跑、赛车...都会在车尾加装一个大尾翼,久而久之在人们心里就会留下一个烙印——尾翼是性能车的象征。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遗余力为自己的爱车加装尾翼。

汽车设计的“惯性”
汽车设计的“惯性”
汽车设计的“惯性”

尾翼的学名叫“后扰流板”,也就是说它存在的作用是为了扰乱汽车尾部的气流,利用其横截面来增大风阻。这好像和大多数人想象的“降低风阻”不大一样,请您接着往下看。

汽车设计的“惯性”

绝大多数车的造型都是“上圆下平”,这和飞机机翼的造型十分相似,所以这种结构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会产生向上的升力,让车辆操控极限变低(下压力只是影响操控极限的因素之一)。

汽车设计的“惯性”

(伯努利效应)

尾翼则是利用额外的空气阻力来增加车辆的下压力,也就是用空气阻力来换取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整台车的操控极限。

汽车设计的“惯性”

(无“尾翼”空气流动状态)

汽车设计的“惯性”
汽车设计的“惯性”

(有“尾翼”的效果)

尾翼对于经常需要逼近性能极限的赛车、超跑来说有奇效,但普通的家用车装上以后往往适得其反:

1、我们的家用车以及普通的司机朋友很难有机会去尝试突破极限;

2、尾翼所产生的下压力主要是作用于后轮,而由于杠杆原理,前驱车装上以后似乎抓地力反而变得更差了;

3、尾翼的作用一般都是在高速状态下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像Panamera、Chiron、Model X等等通常只是在特定时速以上才会开启尾翼。

汽车设计的“惯性”

(Panamera尾翼升起前、后的效果)

汽车设计的“惯性”

(布加迪Chiron尾翼升起效果)

车主自己加装其实也没毛病,但尾翼对于大部分的家用车来说只是一种美学上的考量,跟操控没多大关系。有些品牌借此打“运动”旗号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操控有多么多么好,典型的偷换概念。

汽车设计的“惯性”

汽车的设计是从概念延伸到图纸,再由图纸落实到实车,而整个过程其实都是美学向工艺与成本的妥协,但上面这三个从“功能性”衍生到“设计性”的例子并不是什么“反面教材”,反倒是证明了美学在普世价值中的确存在共性。思维惯性让汽车设计师们找到了捷径,通过一些简单的细节设计就能在心理上让人与车产生联动,而且同时带来的心理暗示足以影响人们对一台车的感受。如果用这么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就能将产品的特定风格表达出来,那厂家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来自:CarNetShow、wheelsage、eurocarnews、Wiki、百优库、蜂鸟网。请版权方联系付稿费事宜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