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中国考古百年 |20年多前的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往事

澎湃新闻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中国考古百年 |20年多前的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往事

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的虎溪山一号汉墓该墓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后,湖南地区第二座未被盗掘的王侯墓,是湖南西汉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1999年,该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有《计簿》《阎昭》和《食方》等内容。《计簿》是目前同类性质资料中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记录有侯国的具体管理方式和内容以及面对中央王朝的责任,详细地记录下侯国的人民、土地、物产、行政设置、吏员爵级、交通邮驿,是今天人们了解当时基层社会运作的最为直观的资料,也正是历史文献记载所缺失者。为研究当时侯国户籍、城邑及诸侯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材料。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侯一级墓葬制度,特别是异性列侯的墓葬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研究湖南地区的西汉早期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本文为当时的考古往事记录。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发掘报告《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全二册)》,于2020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沅陵虎溪山汉简
图一发掘前现场环境
从墓圹整体填土来看,最上面是红色砂土,夹大量卵石,这层土大约有1米左右厚,它之下是黄色的砂土,这种土叠压着夹炭末的黑土。5米以下则是灰色的膏泥和白膏泥。膏泥不是产自虎溪山本地,应是从其他地方运来。膏泥可以划分许多层,分布不均匀,到了接近墓室的时候,膏泥反而在墓道内有大量堆积而在墓室内分布较少。这种分布状况,我们戏称之为“豆腐渣工程”——本应堆在墓室的膏泥被大量填到墓道里去了,或许当时监督这一工程质量的人没有严格把关。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使得墓室密封程度远不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导致椁室坍塌,棺、椁壁板累成一处,严重变形,随葬器物特别是漆木器等破坏严重,服饰及墓主骨骸等腐朽无存。
图二墓道与墓圹及阶梯之关系
八月的烈日炽烤着,考古队员不得不打着赤膊干活。民工们则索性将长裤脱掉,仅留一条裤衩。但是,麻烦又来了,那就是蚊子的袭击。这虎溪山的蚊子特小,飞行速度极快,又一声不响,且身携毒汁,咬后准是一个大肿包。蚊子们不怕风油精,不怕清凉油,不怕烟薰,更不怕杀蚊剂,甚是厉害无比。在45℃左右的温室内,确实磨炼了考古队员的坚强意志,也磨砺了斗酷暑的精神,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忘我工作(图三)。八月中旬,何介钧所长从省城长沙来到工地,那个时候墓室的填土已经快发掘至木炭层了,木炭层仅有20厘米左右的厚度,以下则是椁板。何所长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然后等候我们的消息。
图三发掘现场
建国以来,湖南境内发掘的大墓,仅马王堆一、三号汉墓未遭盗掘,其他均无幸免。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发掘现场至今记忆犹新,那个炎热的季节,公众的热情持续高涨,新闻将现场演绎成一个舞台,每天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纷纷前往观瞻。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是当时湖南考古现场进行新闻报道最多也最详细的一次,省会的电视报纸在揭棺椁取器物的六七天时间里进行了不间断的滚动报道。由于电视、报纸的报道,周边民众蜂拥而至,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比赶场还热闹(图四)。
图四现场新闻报道
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已经过去20多年了,考古报告一直没有出版,作为项目负责人,深感不安。本该20年前就要出版的,却迟迟未能付梓。当年的现场已变成远去的记忆,却要以一篇迟来的追记唤醒往事。如今虽已出版,但也依然惭愧。
沅陵虎溪山汉简

附:

虎溪山一号汉墓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地处沅水左岸,在沅水和酉水的交汇处。1999年6月至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怀化市博物馆、沅陵县博物馆等单位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西汉早期王侯墓,属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带斜坡墓道,有南北两耳室,棺椁结构基本完好,棺椁结构是一个椁室加一棺和两个外藏椁,棺室是用木板搭建的空间,外壁板与内壁板之间又用隔板分隔出棺房和四箱,这样的结构与楚墓及相关汉墓都有一定的区别。随葬品主要放置在三厢、棺内、外藏棺、耳室等处,共出土漆木器433件、陶器117件(套)、铜器3件、玉器2件、滑石器3件、竹简1346枚(段)、其他18件(种)。器物制作较为精致,有大量针刻花纹图案。竹简文字清晰可辨,字体秀美,保存完好。

该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有《计簿》《阎昭》和《食方》等内容。《计簿》是目前同类性质资料中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记录有侯国的具体管理方式和内容以及面对中央王朝的责任,详细地记录下侯国的人民、土地、物产、行政设置、吏员爵级、交通邮驿,是今天人们了解当时基层社会运作的最为直观的资料,也正是历史文献记载所缺失者。为研究当时侯国户籍、城邑及诸侯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材料。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侯一级墓葬制度,特别是异性列侯的墓葬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研究湖南地区的西汉早期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本文转刊自中国文物报文博中国)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