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人对Uber的情感是建立在对滴滴的“抵制”基础上的。当Uber面对“敌人”谷歌、滴滴和Lyft时,它因为极富战斗力而赢得掌声。但多年以来,Uber始终无法甩开敌人,赢得一次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在中国,很多人对Uber的情感是建立在对滴滴的“抵制”基础上的。当Uber面对“敌人”谷歌、滴滴和Lyft时,它因为极富战斗力而赢得掌声。但多年以来,Uber始终无法甩开敌人,赢得一次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Uber:败局已定

近日,Uber公司性丑闻事件持续发酵,

身为CEO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纽约总部会议上眼含热泪,

情绪激动地控诉这备受打击的“艰难时刻”,

他表示,为了“抚平过去伤口”,

将重建Uber公司的“正义标准”。

反复强调这是“建立更好组织的第一优先事项”。

Uber:败局已定

(图为Uber性丑闻事件揭发者苏珊·福勒)

话音刚落,一纸诉状又接踵而来,

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独立出来的Waymo公司,

将Uber及其收购的卡车自动驾驶公司Otto告上法庭,

指控后者为了加快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

“盗窃”自己多年研发的激光雷达技术。

对于Waymo的控诉,

优步表示将认真对待,并将全力调查此事。

就此,

盘踞在美利坚已久的自动驾驶专利战拉开了帷幕。

虽然Uber CEO卡兰尼克性格强硬、事必躬亲,

但现实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需要卡兰尼克出面来处理的各色事件纷繁复杂,

身为明星企业的Uber,依然在荆棘丛生中盘踞,负累不堪。

2016年8月,

用2年的时间烧了20多亿美元后,

Uber在各种声音的包围中从中国市场撤退,

重整旗鼓后,Uber将业务并分两路:

共享出行方面,

在平稳巩固已有的70多个国家业务之外,

Uber极力强化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

在进军印度3年、实现了29个城市的布局后,

与本土企业Ola的竞争展开拉锯战,

争夺印度规模达120亿美元的出租车市场。

与此同时,Uber的无人驾驶版图也进入快车道,

在公开声明将增加无人驾驶的业务权重后,

去年5月,Uber在美国匹兹堡市的ATC正式上路测试,

并壕掷6.8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卡车的初创企业Otto。

随后,Uber斥资3亿美元,与沃尔沃达成合作,

率先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测试。

不仅如此,Uber在印度海德拉巴还成立了工程师小分队,

专门用来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地图技术。

然而,顺利踏上大学辍学、多次创业的“硅谷精英路线”之后,

被称为“史上最倒霉创业者”的卡拉尼克始终没有转运,

自从2010年推出第一版APP以来,

Uber一直被来自“出租车行业、交通监管机构、竞争对手”等“敌人”包围,

无论是共享出行还是无人驾驶,

被称为“最烧钱公司”的Uber走的十分艰难。

2016最大的一次黑天鹅事件,

当属特朗普在一片唏嘘中逆袭上台。

此后,“重新审视美国”等深重问题被热议,

看似远离政治的硅谷精英也被划分到不同阵营。

然而,在承接民众愤怒的过程中,

Uber是躺枪最严重的。

上个月,上千名美国人举行了抗议集会,

纽约出租车司机联合会呼吁所有司机停止接送工作,

Uber关闭了“动态定价”功能,但却没有停止正常运营,

再加上 CEO 卡拉尼克是特朗普商业顾问委员会成员,

一下子成为了舆论众矢之的,

美国人民开始了从“抗议特朗普”到“卸载Uber”的规模行动。

随后,虽然Uber立即开始了补救措施,

卡拉尼克也公开表示特朗普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公正的”,

并斥资300万美元帮助受到“特朗普禁令”影响的员工,

但仍未能阻止大量用户流失的发生。

而其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Lyft,

立刻对Uber神补刀,

宣布将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捐款一百万美元。

随后,

Lyft 在苹果 App Store 的下载量从第39 位,周日晚已经升至第 4 位,

成为DeleteUber 运动中最大的赢家。

而在无人驾驶方面,

虽然Uber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但却始终如履薄冰,

去年年底,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刚一上路就闯了红灯,

16辆无人车被吊销执照,使得测试计划被迫中断。

而近日,美国多个州也在考虑制定新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法规,

《安全自动驾驶车辆法案》的立法草案或被提出。

此法案禁止科技公司运营无人驾驶汽车,

只允许汽车制造商在境内测试无人驾驶车。

虽然看起来违反了美国自由竞争精神,

但这一具有民众基础的法案,

很有可能成为谷歌与Uber最大的一个障碍。

本应该“同仇敌忾”之时,

谷歌却把Uber告上了法庭。

一旦败诉,Uber面临的将是一次重罚。

但事实上,

Uber面临的各类棘手问题并非偶然,

而是其长时间堆积的“必然”。

一直以来,Uber 在对待司机的态度上,

和其在美国主要竞争对手 Lyft 区别也很大。

Uber:败局已定

据一项面对1000位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司机进行的调查发现,

Lyft司机的满意和幸福度远超过Uber司机。

虽然 Lyft 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市场比 Uber 小得多。

但约有75.8%的Lyft服务司机满意服务中的体验,

Uber司机中感到满意的比例仅占49.4%。

而在无人驾驶业务中,

Uber“高薪挖人”的行径也屡见不鲜。

早已在名声上备受指责。

因此可以说,

无论是“DeleteUber”运动还是被谷歌控诉,

都是Uber长期“埋雷”后代表性的导火线,

Uber秉持的企业文化到底是否与初心一致,

Uber在重压之下能否突出重围,

也许是CEO卡拉尼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来源于:汽车智能

微信公众号:qiche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