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强者恒强?“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双一流”的主要增量

给了现有教育基础最强的几个地区

这使得强者更强的同时

也事实上拉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

强者恒强?“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文/韩永

在“双一流”名单公布后,很多人马上注意到,这是一次“增量”改革,即数量上增长的改革。

“双一流”大学加起来,共有137个,比原来“985”和“211”加起来(由于“985”都是“211”,所以就是“211”高校的数量)多25个,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比“985”多3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211”中“非985”高校多22个。

这些新入局的高校,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首先,按地域划分,东部的增长要超过中西部,另外,几个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获得了最多的增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江苏和上海。三者加起来,占据了这25所新入围高校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北京一地,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说,“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现有教育基础最强的几个地区。这使得强者更强的同时,也事实上拉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很多人在解读“双一流”名单时提到的这一名单向西部和人口大省倾斜,最主要的证据是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和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角。

而按大学的性质看,此次新入局的大学多是专业性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是中医药、医学、音乐和美术等。其中,中医药大学在这个名单中表现抢眼。此前未能入围“211”和“985”的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中医药大学,都成功入围“双一流”,成为这一名单中的新晋势力。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变化,是中国音乐学院和此前入围“211”的中央音乐学院,双方入围“双一流”,被称为双音合璧。

而在“存量”方面,原来“211”和“985”高校,都保留在“双一流”名单内,避免了这一轮改革可能引起的最大争议。只是原来的39所“985”高校,有3所被“下放”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角,分别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一变化,被赋予了“双一流”名单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的象征意义。这6个“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角的组成很有意思,有3个从“985”下来,有3个从“非985”的“211”上来,“可上可下”的意味非常明显。

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场波澜不惊的改革,对存量的照顾避免了潜在的争议,但也容易引发对这次改革力度的质疑,尤其是名单内有些学校,其入选带有些平衡的味道,这种平衡涉及地域、人口以及资源的分配,却与“一流”名实不符。

不过,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对增量的分配也体现出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教育重镇的倾斜。从教育的规律讲,经济的基础作用和高水平学校的聚集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对“双一流”的建设无疑有正向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被过分拉大,却也是名单理应考虑和照顾到的。其中的逻辑,有点类似于中国发展中“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先富”讲究遵从规律,“共富”则讲究遵从公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看,初期注重前者,到一定阶段后向后者倾斜,我们的高校建设,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名单刚刚公布,在各大高校和学生圈已引发热议。这一方面体现了大家对“双一流”的期待和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些失望的情绪。因为从已公布的“双一流”名单来看,尚没有看到相比以前的实质变化。与“211”一样,这里面既有“效率”的名单,也有“公平”的名单。甚至连某些表述也是相似的,比如“211”说的是建设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双一流”的目标也是这两者,只不过将形容词从“重点”变成了“一流”。或者换个说法,“211”主要是立足国内,而“双一流”则是要讲国际范儿。

推荐阅读

强者恒强?“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点击图片阅读 | 你必须精力饱满,才经得住世事刁难

强者恒强?“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点击图片阅读 | 玩具反斗城:这家曾掏空全世界家长钱包的美国玩具商,真的要倒闭了吗?

强者恒强?“双一流”的主要增量,给了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点击图片阅读 | 离开EXO三年,吴亦凡PK鹿晗,谁的发展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