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首先,车叔说明这不是一篇商业软文!写了很多关于“车”的文章后,车叔有时也有一些疑惑和感慨。人类自古以来有着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其中“行”可能要更复杂一点。对此大家有切身感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火热发展,不仅房价一路上涨,道路拥堵的问题也愈演愈烈。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一线城市如帝都北京,出入回龙观的道路一到早晚高峰水泄不通,二线城市如武汉光谷地区的堵车之殇已经“声名在外”,可以说堵车现象正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堵车不仅带来难受的体验,还会造成一定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可要解决这一问题,又往往受制于现有的城市基建和有限的公共资源,这不是靠车企造更高级、更智能的车所能解决的问题。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车叔认为,随着汽车产品的普及,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除非能突破道路的限制,不然还是得依赖公共交通。在这方面,比亚迪确实是行业表率,电动巴士风靡全国,并且出口海外。近两年,比亚迪还开发了“云轨”、“云巴”智能交通项目,似乎带来了一种极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云轨”——更灵活小巧的“轻轨”

在车叔心中,比亚迪总有一点高深莫测的感觉。虽说比亚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强差人意,但在新能源领域,其强悍的研发实力不容置疑,多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另外,比亚迪在政企合作方面颇有建树,近两年居然还发力轨道交通行业,这不是属于公共事业的范畴吗?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早在2016年,比亚迪就在深圳发布了“云轨”。“云轨”和我们熟知的“轻轨”、地铁本质上是一码事,只不过属于中小运力轨道交通。另外,“云轨”只有单根轨道梁支撑,采用跨座式结构,因此造价成本低(约为地铁的1/5)、建设周期短(约为地铁的1/3),爬坡能力更强,转弯半径更小。据悉,“云轨”单向可运输1-3万人/小时,车速也不慢(最高80km/h)。简言之,“云轨”可谓更缩略版、进化版的“轻轨”,极大的利用了上层空间。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车叔对于“云轨”是很认可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逆,大都市的人口、资源依然高度集聚,开发上层空间确实行之有效。可话说回来,比亚迪作为一家以汽车为主业的非国有企业,进军规模更宏大的轨道交通领域,在业界确属独树一帜。好在比亚迪当时由发改委鼎力支持,并给出了配套政策。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事实上,“云轨” 并非停留在设想层面,继在深圳首发后,已先后在西安、汕头等城市通车运营。并且,“云轨”在落地城市的运营状况良好,乘客体验也不错。2018年国内落地城市可能会达到20多座,并加快出口海外。王传福对轨交行业的前景也比较乐观,声称预计有十万亿量级的市场。

“上天入地”的“云巴”

所谓智能交通项目,“智能”二字体现在很多方面,比亚迪会将新能源领域的成果,尤其涉及电机驱动、无人驾驶方面的先进技术一并应用到项目里。近日,据媒体曝光,比亚迪即将发布第二个轨道交通项目——“云巴”项目。“云巴”与“云轨”最大的不同在于,“云巴”在一定条件下可脱离轨道行驶。

何时告别堵车之痛?比亚迪智能交通或是一剂良方

如今,我们乘坐轨道交通的实际应用场景是这样的:我们去大型商场逛街,下了地铁有时不得不步行一段距离才能抵达,很多时候我们渴望一个交通工具实现“无缝接驳”。这个交通工具应该短小、轻便、智能,“云巴”很可能会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虽目前比亚迪官方还未公布更多消息,但按照比亚迪的一贯作风,惊喜绝对少不了。

车叔点评:未来汽车的样子到底是怎么样,行业给出了很多设想,但好像忽略掉了一些先决条件。众所周知,我们汽车市场远未饱和,但我国有限的路网资源无疑会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甚至可能,以后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我们很难随心所欲的使用汽车。比亚迪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力,确实是值得敬畏的,至少为解决现代社会的堵车“顽疾”,开出一道初具疗效的“药方”。而且在成本问题上,应该会比地铁更高效、灵活,保证了其生命力,这也不难理解国家为何如此支持了。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