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江苏沛县:聚焦“四位一体”善治模式 打造社会治理县域样板

新华报业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波)8时,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的网格员宗树全穿上马甲,开始一天的巡查工作;12时,栖山镇胡楼社区的老人们齐聚一堂,在谈笑中品尝“免费午餐”;21时,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现场灯火通明,议事代表为集中居住区的富民增收项目出谋划策。这是沛县基层的寻常一天,也是沛县“四位一体”善治模式的缩影。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近年来,沛县以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打造“四位一体”社会善治沛县模式,围绕党建引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治理任务,培树23个“四位一体”社会治理示范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 党员撑起“主心骨”

胡楼社区是沛县西南部的一个涉农社区,85名党员带领2970名群众书写胡楼“致富密码”。“我们鼓励村干部带头创业,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带动农户,使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翻了15倍。”胡楼社区书记王吉永介绍,社区党总支坚持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条件比精神,昔日贫困村摘下“穷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新农村新面貌

农村富不富,主要看干部。沛县把提升干部能力作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以53个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引领,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清零”行动,推动全县393个村级党组织整体提升,打造“五强”型农村带头人队伍,让党员干部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社会治理的领路人。

为了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跟着科学规律走,而不是跟着自身感觉走”,沛县开设“沛县亲清学堂”,组织全县干部集中“充电”,学习社会治理经验,为“善治”赋能。

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干部、干部抓党员中心户。在沛县,一个党员中心户,就是一面旗帜,全县2293名党员中心户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李昌振是沛县沛城街道李集村的一名退休教师,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家里经常聚集一批书画爱好者切磋交流。李集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把老李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安排给他新的任务——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新思想新形势新任务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

老李越干越有劲,不仅“宣传员”干得有声有色,还利用寒暑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办免费书法培训班,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也等纷纷加入进来,老乡村从此有了文化味。

德治先导 新风传递“正能量”

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沛县有效整合资源要素,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良好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张寨的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咱沛县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青墩寺小学成立的,把这些近在身边的红色故事讲给来参观的人听,效果可好呢!”每次讲解,张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王成启声情并茂地诉说总能打动台下听众的心,赢来阵阵掌声。

通过建立纵向涵盖县镇村三级,横向覆盖党政群机关、文明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小区五个单元为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沛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有了更扎实的抓手,全县29136名注册志愿者成为文明乡风的示范员和宣传员。

而通过广泛开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德治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强大能量得以释放,“沛县好人”的感召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每天中午,胡楼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吃到一次免费午餐。这三菜一汤的午餐费来自于社区里年轻人自发捐助,饭菜由社区每日提前统计统一订购,集中提供给老人。

“免费午餐”聚人气也化人心。随着午餐人数规模地不断扩大,老人们在聚餐中拓宽了“交流圈”,社区里的矛盾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老人享受到实惠,年轻人的思想也悄然转变,社区书记王吉永发现,“以往年轻人聚一起总爱攀比谁的车好、谁家房大,现在后辈们开始比贡献、比孝顺、比着为家乡做好事,孝善文化蔚然成风。”

自治基础 党群共绘“同心圆”

“上房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装修,社区及时推出‘装修无忧’服务,通过‘红衣代办员’筛选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装修队上门量房,让我们享受‘团购价’装修。”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居民邓辉住进新居后,直夸社区服务周到。

社区“五色服务”角色鲜明

汉居雅苑社区是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的集中居住区,居民生活习惯不同,上房后管理难度倍增。为此,社区建立一长五员“五色”服务,在网格长的带领下,着红衣的“代办员”,着蓝衣的“调解员”,着绿衣的“安全员”,着白衣的“卫生员”,着黄衣的“宣传员”穿梭于街道 ,角色鲜明地提供“全科服务”。

社区服务好,群众路少跑。为全面改善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沛县在城乡社区全面建成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硬件条件全面优化。同时大力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全县100余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实行“开放式办公、一门式受理、全科式服务”的工作新机制。

“要真正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拓宽居民群众参与渠道,让社区回归自治本位是关键。”沛县县委政法委书记彭浩介绍,沛县大力推行“邻里自治”“楼宇自治”“村民小组自治”等“微自治”形式,在全县393个村(居)全部建立村(居)民会议等议事协商载体,全面激发基层自治的活力。

通过创新接边联合协商议事机制、地矿联合协商议事机制和界别行业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大家事大家办、困难事商量办、商定事坚决办,接边地区实现从矛盾频发,到协同发展的明显转变,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法治保障 网格织出“幸福感”

“你看,我在巡查过程中,对超市灭火器的数量和摆放位置之类的问题拿不准,就可以直接拍照上传到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半小时之内就能得到相关部门回复。”大屯街道网格员宗树全在解决基层问题时添了专业底气。

凭着“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沛县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按照“一张网”“五统一”要求,整合党建、志愿服务、民主协商、警务、应急、市场监管、城管、环保、综合执法等部门网格资源,将全县网格划分为1104个,其中综合网格978个,专属网格126个,全县共配备网格长388名和专兼职网格员1110名,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

网格员上岗亮身份

依托县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划建设县域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切实把网格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前沿阵地。沛县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付强介绍,“相当于为每一个网格员配备了一个‘最强大脑’,网格员巡查走访发现的问题隐患,按照信息采集、上报、分流、交办、督查、反馈、评价等工作流程,实行全过程监督。以往拿不准的问题都能得到快速解决,网格员的工作也从被动等待上门解决问题到主动出击发现问题。”

“网格+”织密了风险隐患监测网,优化了公共安全防护网,筑牢了百姓平安守护网,完善了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网,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延伸到千家万户,确保问题稳控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截止目前,沛县共接到社会治理事件225685件,办结225680件,办结率99.9%,化解各类基层矛盾纠纷21089起,提供便民服务6500余次,初步形成了镇村社会治理在“网”内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社会治理在“面”上实现,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治理既是一项‘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沛县县委书记吴昊表示,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在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催生新动力、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以一个个善治创新小支点,撬动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