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有马体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朋友圈被邹市明的各种消息刷屏,大满贯、励志,甚至还有比肩拳王阿里这种溢美之词。人们为什么喜欢邹市明?邹市明的故事,更多具有俗世的意味。大器晚成,在35岁的时候获得殊荣;过程曲折,曾经历失败与质疑;新闻不断,在娱乐与拳击之间——所有这些,都让他披上了市井传奇的色彩。实际上,邹市明是一个体制运动员转型职业比赛成功的典型。而在金牌利益链条以及为国争光的语境之下,这种转型实际上意味着抗争。 这条抗争之路,邹市明差不多走了8年。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斩获铜牌后,邹市明就有过一次进入职业拳坛的机会。 当时,曾一手带出阿里、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及鲁伊兹等世界著名拳王的知名拳击推广人唐·金(Don King)看到了邹市明的天赋,他给了邹市明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只要你签个字,我带你进职业拳坛,这100万就是你的了。”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邹市明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23岁的大好年华、职业拳坛最知名拳击推广人的邀约、100万美元的签约金。接过这根橄榄枝,他就能离开业余拳坛,走向拳击手们梦寐以求的职业旅程,那是一条在中国还很少有人走的光荣之路。 但那时候的邹市明,还是体制培养出来的“好孩子”。所谓好孩子,换个说法,就是一枚可以挑大梁的家庭劳动力。在奖牌体制之下,一枚奥运铜牌,虽然珍贵,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从体制中“赎身”。他的教练张传良说:“邹市明是一个比较知道感恩的孩子,他想活得坦荡点。”所谓坦荡,意思就是说,国家培养了你,你翅膀硬了要飞,心里要背着包袱,你得努力为东家多拿一些荣誉。 这就是举国体制的道德枷锁,你再牛逼,也是被培养出来的,你要么顺从,要么就是背叛。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奥运金牌成了邹市明生活的全部意义。他和教练约定,拿到金牌后可以去打职业赛。北京奥运会前,他和教练张传良双双把手机尾号以及他的车牌号换成了2008。他在金色的床单上入睡,时不时看一眼手机中的金牌照片。2008年8月24日,邹市明斩获了那枚可以为他“赎身”的金牌。他在领奖台上“哭得一塌糊涂”。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2008年,邹市明成功夺得拳击奥运金牌拿到中国第一枚拳击奥运金牌后,邹市明松了一口气。然而,几个月后,他却被告知,国家不允许他参加职业联赛。领导对他说,希望他再坚持一届,再拿一枚金牌,不要让中国拳击“昙花一现”。 在为国家打拳和为自己打拳之间,隔着一副叫做勇气的拳击手套。差不多就是在邹市明被要求留在队里的时候,李娜向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下了最后通牒,要求自由。最终,在允许李娜和其他三名球员在仍需为国家队和省队效力的情况下,自行组建团队、自主参赛。李娜就此跳出体制,自由生长。邹市明是体制的好孩子,他没有李娜那么“叛逆”。虽然不情愿地留了下来,但北京奥运会后的两年里,他没有参加任何世界大赛,只打了一届全运会和亚运会。那段时间,他还经常喝醉,红酒、白酒,喝到半夜。 2012年伦敦奥运会,30多岁的邹市明再次斩获金牌后,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留下。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盘点中国体坛的抗争者,姚明算一个,李娜算一个,邹市明用大满贯证明了自己也算一个,只不过,与他们不同,邹市明拒绝被金牌定义的人生,更加隐忍。他错过了最好的年华。他的胜利,得益于天赋,得益于努力,也有幸运的成分。 这是一个非典型抗争者的胜利,用他的拳头,和并不沉重的肉身。 正如他决定参加职业比赛时所说的那样:“我只能说,姚明去NBA,全国人民都支持他,如果我走,只有我的家人支持我。”

END

邹市明:一个体制的非典型抗争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