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军武次位面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coingun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新年伊始,一部万众瞩目的军事题材电影终于上映,这部电影中不光展现了054级护卫舰等我国主力舰只的尊容,并且也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我国的一只足以和海豹突击队相媲美的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

在电影刚开场的时候,导演就用一组震撼无比的镜头展示了中国海军营救被海盗劫持船只的英勇。相信电影开场时,我国海军特种兵狙击手对登船突击队进行火力掩护的场景一定另各位观众印象深刻,英勇的战士能够取得骄人的战绩,一定少不了优质装备的辅助,在电影中的海上营救行动中,被狙击手当做狙击平台的一型装备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直9直升机。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在电影中,直9直升机被用作中国海军狙击手的狙击平台以及侦查前哨进行使用。凭借着先进的设备,优秀的机动性以及灵活的小身躯在货轮的桅杆之间来回穿梭。最终帮助海军特种兵全歼了进犯的海盗,而如此优秀的一款直升机其实也是拥有相当一部分法兰西血统的。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直9的故事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至此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开始解冻,与政治关系紧密的军事关系倒也不例外,西方开始逐渐放宽对中国的军事技术限制。

但是就如同我们熟悉的那样,当时的中国还很贫弱,并且西方也没有完全放心的意思。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中国与西方的军事合作开始变得日益紧密。其中要数美国和法国最为热切,这两个国家中由于美国考虑到自身的国家安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其实并未向中国真正出售军事方面的技术,例如UH-60“黑鹰”直升机:美国只允许中国少量购买并且只能用作救灾等工作。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大家可以试想,光是“黑鹰”这种如此通用的装备,美国都对中国实行技术保密,那就更别提其他装备了。而法国就不一样了,法国作为第一批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从很早之前就和中国保持着政治外交上的来往,两个国家之间的实际距离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触及到法国的核心利益。从法国自身来说,它是一个胜利国,不会像德国和日本一样,在军售市场上被各种法律和舆论限制自由,所以法国应该算是最热情也最有能力赚钱的那个。

在此背景下,1981年--1985年间,中国代表连续与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进行会谈,终于与欧盟主要武器装备产出国建立了多变军事贸易关系,1980年7月2日中法两国代表签订合同,并于1980年10月10日经中国政府批准正式引进专利,确定将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22厂)合作生产一种轻型直升机。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这款直升机就是直9。“海豚”直升机的引进在当时绝对算的上是中国军购的“钱包大出血”。这是因为我们不光要买数量还要买质量,也就是既包括飞机零件的购买又包括技术上的转让。这在当时的中国一共耗费了746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花这么多银子买外国飞机实在是有些不划算,但是笔者要告诉大家这笔买卖“不亏!”因为我们的确买到了一款受用程度堪比“59坦克”(T-54/55)的货真价实的装备。想要了解直9直升机为何如此受军方青睐,就得先了解直9的原形:法国“海豚”直升机。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该机座舱长2.2米、前部宽1.96米、后部宽1.60米。共设有4扇舱门,每侧各有2扇。座舱可承受 610 千克 / 时的载荷 。除了设有 2 名驾驶员的位置以外,还可以布置8面座椅。救护型号可布置4副担架和1名医生的座椅,某些型号还可以在前后两排座椅间再增加3面座椅,拥有较强的载员能力。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在动力上该机安装1台由透博梅卡公司生产的“ 阿斯泰祖 ”18A型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提供起飞所需功率783千瓦,并且除了座舱地板下设有 4 个油箱以外,还可以再携带1个215升的副油箱和1个475升的转场油箱。发动机可在零上50度-零下20度的气温区间内正常起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在零下35度的温度下起动。所以该机也拥有相当的可靠性以及载重能力。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该机还有一个较为令人瞩目的地方:传动系统设计简单。该机的传动系统只有主减速器和尾减速器,取消了中间减速器。并且只采用1级外摆减速器和1对伞齿轮,这种设计无疑简化了传动机构,这使得该机的轴承寿命一般都在4000小时以上。尾减速器是单级伞齿轮转角传动,仅在悬停时工作,甚至不需要维护。这对于当年的中国亦或是常年要在第一线出动的特种兵、海军直升机部队、海上搜救部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也使得该机诞生至今,无论是“原版”还是他国的“变形版”都很少出现机械性事故,可以看出该机明显在保全性能的同时减少了维护成本。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相信了解了法国“海豚”的质量以后,读者们已经对中国军方购买“海豚”一事相当放心了,但是如果读者朋友们认为当年中国军方一眼就相中了“海豚”的话,那大家就还是太年轻了。正如上文所述,美国也是个想赚钱的国家,而“海豚”直升机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休伊直升机”(贝尔直升机发展而来)。甚至休伊直升机还是“先来的”。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早在1979年,中国就派出了由航空工业部(三机部)组织的考察团赴美考察了美国的贝尔212/412直升机。部门代表经过对贝尔212/412直升机与“海豚”SA365N/N1型直升机的全面考察和对比分析后,确定将技术较为先进、性能更优良、价格也更为便宜的法国“海豚”作为引进直升机。

或许会有读者表示不服,因为他们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贝尔系列直升机早在越南战场上就是靠实战一步步打过来的,后来又一直征战到今天,所以这款直升机应该不会逊色于海豚才对。”但是笔者要说的是:贝尔直升机虽然是参加过很多战争,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贝尔就比后来的“海豚”更优秀。更何况这两款直升机在性能上差了不止一个当量,“海豚”虽然不像贝尔那样经历过如此多的枪林弹雨,但是它也是经历了这个星球上各种灾害考验至少30年的直升机,可靠性上可以说完全不输贝尔,至于具体性能上,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我们以中国版“海豚”直9以及美国的由贝尔204发展出的经典军用直升机UH-1为例来做个对比:在载员能力上,两者相差无几,后者只是比前者多载1个士兵。在最大起飞重量方面,前者是3850千克,后者为4309千克,后者比前者稍有优势。在航速方面,前者达到324千米/小时,后者只有207千米/小时,明显前者具有优势。在升限方面,前者达到惊人的6780米,而后者只有3800米,前者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航程方面,前者最大可达1000千米,而后者只有493千米,前者同样具有绝对优势。在巡航时间上,前者一般可以巡航5小时,而后者最多只能巡航3小时,前者同样具有绝对优势。在载荷方面,前者可载1863千克,而后者能载1759千克,差距不大但前者仍然具有优势。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版“海豚”除了在最大载重、载员、防护性上稍差于美国“贝尔”,在其他方面都占据了几乎绝对的优势,加上价钱和政治外交上的考量,中国选择“海豚”而非“贝尔”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美国海岸警卫队也更喜欢“海豚”)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1983年10月,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第83号参装字第666号文,正式通知航空工业部,国产化完成的直9直升机及其涡轴发动机正式列入中国军队装备序列。5年后的5月,直-9国产化总指挥部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赢得了总承包单位。1990年底,与法国协议引进组装的50架直升机已全部生产完毕。至此,“海豚”变“蛟龙”的变形记已基本可以画上句号。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后来不出意外的是,中国版的“海豚”也像当年的中国版“T-54/55”一样,生出了枝繁叶茂的子孙谱系,甚至还在今天抢了原本属于老东家的海外订单。或许当59式坦克全面从中国军队中退役的时候,直9直升机还能再战20年。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红海行动》中这架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大有来头:中美军队同时装备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