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轮语汇》自沙龙邀请到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执行副社长陈东升、宏瑞汽车副总经理薛国胜、明朗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磊、河北中能格瑞电动汽车创始人技术专家王建排、零点集团副总裁李国良等五位嘉宾,一起聊聊造车新势力的发展。
以下为明朗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磊的发言实录:
徐志进:感谢薛总系统的介绍了宏瑞在造车方面六年的历程,是非常扎实的从技术到相关领域的摸索。接下来有请智能车方向的造车企业,请闫总讲一下。
闫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在做的项目。其实跟薛总做得蛮像的,微电车,我们起的叫时空梭。
现在市面上的车有很多种,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汽车。我们定义一款车,是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时空梭。
我们公司成立一年多,我们刚刚起步,专利有限。我们最初开始其实是做机器人的想法,我之前做了八年工业机器人,之前不懂车。
颠覆一定来自于另一个纬度,而不是同一个平面。电动车是在汽车上改的,这个思路很正常,因为搞电动车的人还是搞汽车的那些人。第二是大企业的特点,这个企业跟所有人都相关,到最后是跟所有人都不相关。
我们希望时空梭是我们下一代的产品。
新生代交通工具,我们这个产品如果项目进展非常顺利的话,正常是在2018年后半年或者2019年有实车发布。
2016年,我们在办公室里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是作为一种生活的补充而存在的,我们基本是在家里看电影、办公,办公室是在开会、讨论事情。人们在同一个地点上下班,所以不用经历每天两次的交通拥挤。上下班高峰的时候,车上四个座位是空着的,这是滴滴干的事情。
我们现在用4G看电影还可以,如果想视频通话或者多人视频通话都不行,因为带宽不够,但5G是可以的。还有VR技术,以后VR场景会越来越多,比如VR会议,这应该是非常主流的开会方式,或者VR演唱会,或者VR课堂。
我们希望我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伴随5G技术的推广和VR技术的成熟,时间和空间的区隔将被打破。以后的生活,是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到任意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
我再描绘几个场景。湖畔学习和工作。在树林里开VR会议。在草原上看电影。在海边听VR演唱会。更灵活的选择,更自由的生活。
时空梭的含义,为什么叫时空梭呢?将时间和空间连成一片,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
市场现在的现状。80公里以上,这是一个市场区域,乐视都在搞这个区域,国家有标准,给你拿补贴,骗补的事也比较严重。2020年这个补贴就取消了,我这个事不是这样做的。后续可以做大车,因为我们技术是跟大车技术是一样的,用锂电池,只是通过小车的市场空白做一个市场切入。
计划做的是家庭用车,源自于机器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电动交通工具,我们给大家描绘一下场景和特色。镭是我们起的名字。在你开车的时候,视野更开阔,空间更大。另外,停车的时候,多了一个移动办公的空间。我们在停车以后,可以把它扶手箱打开,有小桌子,有电,可以收发邮件,可以移动办公。没有中控台和方向盘,可以实现单手操控。
操控手把的灵敏度是随着速度下降的,高速行驶下不会翻车。
方向盘套件可以满足传统车的用户的驾车习惯。键盘套件是可以在车内做各种事情。VR套件可以丰富车内多媒体体验。
智能功能。遥控行驶。路径规划,类似于自动驾驶,但是不会自动驾驶到那个程度,这需要开发周期的,你车停到车库门口,它自己停到车位上,这是可以做到的。远程自检,我们现在对外公开,在我们公司网站上可以看到我们这款车的宣传。无线充电,这个技术是成熟的。指纹解锁、语音控制,都是成熟技术,直接对接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看路上的车都长一个样子,跟八九十年代的衣服很像,黑白灰。但我们年轻的学生开什么样的车呢?会带花纹的,不仅仅是色彩,有兰亭、蓝魅、红魔、夜影、花雨、星辰、萨满、蚩尤等等,这只是举个例子。推出不同风格的系列化车壳,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的需求。
发动机舱没有了,没有中控台,外形多种风格,遥控行驶,这是其他车厂也可以干的事。
用户群体,与Smart类似,追逐时尚和个性化的年轻人。载人Smart是2人,我们是3人,价格Smart是12万-24万,我们价格在8万到12万,使用成本Smart是1800元/月,我们是180元/月。职场新人,年龄在22到27岁,家庭年收入是6万块以上,这种车应该就可以买了。
性能参数,跟薛总做的微电车类似。充电车最大优势,我们的理念是不要做大量的基础建设,要重新建充电桩,重新去做基础设施,满足它充电,太复杂了。我们就是做传统220V充电,电池小,充电就快,我们充电3小时,是所有微电车的特色,锂电池是适合搞小车的,搞大车的路是走不通的。
体系建设,我们不像传统的思路,车出来了打广告,这烦死了。我们的思路是培育,上大学以后参加我的俱乐部,你在里面做一些旅行,租我的车,做我的兼职,组织我的活动。毕业之后,可以买第一辆车,是小车,等你结婚以后,可能需要换大车,可以把小车回购给我,把回购回来的车可以租赁,你可以换大车。我们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人群,我们伴随他们的成长。
发展规划。心巢是我们的体系,明平台是我们的数据平台,镭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做的车。我们希望三位一体,通过你生活的内容和大数据平台,把人和车联系在一起。
时间规划。两年开发车,这是一个很成熟的工业体系决定的,不是我们决定的。我们可以和薛总合作,我们创意和一些资源是有的。两年开发,因为所有车从创意到开发,都要经历18到24个月的时间,这是一定的。两年时间集中在华北和山东地区体系建设。成型的运营模式向全国复制。
时空梭-镭是一个起点,最重要构建一套以人为核心,以生活内容和体验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我们想伴随一代人的成长,丰富他们的生活,共同构建更好的未来。
2014年10月份进入新能源领域,2015年5月公司成立,2015年7月镭项目启动,2015年8月专利申请,2016年1月体系构建完成,2016年2月功能车设计,2016年6月功能车完成,2016年11月一期整车启动,我们一步一步走,希望明年可以初步试驾。
我们的合作架构。李景玉律师事务所,安永公司,长城华冠汽车设计公司,冀内汽车内饰设计公司,清华大学。
相关人员。我是发起者,张明就是安永的,滴滴的人力资源是他做的。后面的邹继斌到张大林这八个人是合伙人,周青是麻省理工的博士,现在负责清华创意中心,国内的一些工程标准是他制定的。这张表格里是一部分人。这个表格里面16个人,11个硕士,5个博士。
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自动化行业,我们搞了很多年,我们30多年改革开放做了一件事就是复制,这些标准都是欧美制定的,我们希望有那么一款产品是可以从中国诞生走向世界的,希望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梦想。在中国销售量40%,欧洲20%,美洲20%,其他国家20%。希望以后在不远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是中国来制定标准,让欧美按照中国制定的标准来生产产品,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中国梦。
徐志进:感谢王总,说到痛点,有很多,包括能源,包括相应的入门的资质。我们国家现在在限制汽车企业的门槛是非常高的,这个问题是留给闫总和薛总,咱们现在的资质是怎么解决的?陈总这边可以基于产业政策方面发表看法。
闫磊:刚才PPT我讲的是宣讲版,大家可能觉得比较远一点。
因为作为中国的特色,不缺车厂,也不缺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但是我们年轻人缺这么一款车,所以我们想把这个车造出来。我们现在资金主要投入是前期的量产的车的设计,虽然我们叫时空梭-镭,感觉很高大上,其实技术门槛就这么高,能满足一部分年轻人乘用车的市场,我们会和车厂合作。车厂是成熟的体系,我们不干涉车厂的事情。我们需要俱乐部帮车厂卖车,我们不想建车厂,中国不缺产量。
闫磊:刚才李总说得以用户为中心,我非常认可,确实现在的体系是和客户是隔离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和用户一起去成长,听取客户的意见,去做什么外壳和车型。
我们团队的那些人都是在做事的,比如邹老师,他之前做过很多很牛的项目,比如登月玉兔号等等。我们抓一个核心,比如车的控制电机和电池是我们可以抓的,让车开起来很舒服,这是其中一个核心,品质这块我们自己要抓。
还有一个相对次要的,就是专利,车的操控、车的结构、车的电池等等,专利是我们的。国内成熟的汽车设计公司二三十家,我们不需要做这些。还包括汽车生产,因为生产汽车生产大概需要至少一千人左右,这是成熟体系,我们也不用自己去做。我们主要核心有三块:一,控制系统。二,品质管理。三,专利。
徐志进:谢谢王总,这又牵扯到一些相关的政策,综合一下王总的观点,未来新兴造车的市场会越来越好,大家把握机会。
闫磊:这个问题应该是未来一个市场格局的问题,分两块来看。现在已有的消费文化,是由80后和70后决定的,他们的特点概括就是占便宜、好面子。但是以后的市场肯定是90后、95后决定的,他们的特点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决定的,他们成长经历是有很多选择的,他们有独立的房间、有零花钱,他们重体验、个性化,谁能满足他们的趋势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4S店那种模式跟客户是脱离的,以后肯定不是传统的4S店去推,你打十个广告也没人买,以后是社群的模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类人聚在一起,这类人喜欢什么样的,我们去满足他,才能抓住客户。一批新的企业会起来,什么样的企业呢?满足消费文化的趋势,抓住客户的心态的企业才能起来。
提问:第二个问题问闫磊。您的车我刚才看了一下资料,很创新,包括没有中控台等等,也是颠覆了我的思路。我的问题是,您这个车设计出来以后,肯定是要卖出去的,并且是要满足大家的一些需求的,你刚刚讲到你的模式,有安永的,有法律的,包括有一些科研院所,我想了解一下用户需求的识别还有开发目标的确定、用户体验这块,您是怎么考虑的?是您自己做还是外包出去?自己做的话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准备怎么来操作?
闫磊:我认为现在已有的产品大部分走的体系是市场部门给技术部反馈,技术部来做车,汽车体系已经决定了是跟4S店打交道,用户有需求,领导拍板。我们现在的思路是,因为这个车开发大概需要两年时间,这是工业体系所决定的,我们是一边开发车,一边建俱乐部,这个车的很多想法,比如扶手在哪里,车用什么色泽,用什么外壳,都是客户来决定的。特别是外壳,因为大家买车,有时候是要买一个外观。我们在做一个汽车创新设计大赛,是把大家喜欢的外观做成车壳,然后大家来买。我们俱乐部会做这个事情。
提问:咱们是有一个体验中心?
闫磊:对,类似于体验中心的东西,就是边开发车,然后边把车的一些东西跟客户沟通,之前是在廊坊,现在等俱乐部建好之后,会有学生来做,我们已经做过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