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俞敏洪吃亏在逻辑太差

晓看君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戎国强

俞敏洪吃亏在逻辑太差

最早读到俞敏洪老师污蔑妇女的内容,立即想起了“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如此明目张胆地张扬物欲,当时人们都惊呆了。还有,不少贪官,都养着不止一个情人。她们看中他什么了?还不是他手中的权力?还不是权力所带给她们的物质享受?

部分女性(俞老师以后要记得使用“部分”这个词,可以少吃苦头)的物欲与对男性的依赖甚至崇拜联系在一起,也是一种历史遗存,一种文化延续。

人要生存,需要物质来保证温饱。物欲是生存本能。满足眼前生存之外,还要储存。连一些动物都知道要储存,但人的储存意识最自觉、强烈。储存就是占有更多的物质,满足未来生存之需。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男性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渔猎、种植乃至发动战争实施抢劫、占领)强于女性,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乃至崇拜也是发源于生存需要。简单粗暴地说,谁能保障她的生存,她自然会依赖谁,崇拜谁。即使是现在,男女相亲,也不可能把物质因素排除在外。

女性因物欲而依赖崇拜男性,对男性是一种刺激,刺激出了男性的炫耀心理、征服心理——向女性炫耀财富,炫耀自己获取物质的能力,从而获得女性的崇拜。这是男性的物欲表现。

有人这样概括:男性通过征服自然、征服世界来征服女性、获得女性;女性通过征服男性来征服世界。这句话当然不是“绝对真理”,但至少是“相对真理”或“局部真理”。

在原始社会,在人类野蛮生长阶段,女性对男性而言,也是一种“物质”。男女平等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高级阶段,男性展示能力的地方不限于森林、山野。

各种满足精神需求的能力发展起来,遂有戏剧、文学、音乐等叫做“艺术”的东西;渔猎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发展成为体育竞技运动,其功能由获取物质实体,变为获取荣誉、崇拜等非物质的成果。

但这些非物质能力同时又兼有换取生存物质的价值:直接一点,获得奥运冠军就能奖励一套住房;间接的,因为运动成绩好而获得晋升、提拔,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获得更好的物质待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定的支配他人、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这一能力也会转化为物质利益。只要这种现象存在一天,女性因物欲而追逐精英男性的行为就不会停止。

在这个意义上的,俞敏洪说中国女性如何如何,是符合事实的。俞老师有没有错呢?当然有。他应该在“中国女性”前面加上“部分”,“一些”这样的限制词。不加数量限制,俞敏洪的话就是“全称判断”,就是指全部女性了;与全体女性为敌,怎么会有好下场。

也可以说,俞敏洪吃亏吃在逻辑太差,因为不是所有女性都是那么物质的。再说,还有相反的事情呢,即“吃软饭”。女性贪图男性的物质,没有人会说“吃软饭”,这表明一种社会共识:在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女性在物质上对男性有所要求,是被允许的或可以理解的,反过来则是要被耻笑的。当然,随着人们的观念渐趋多元化,连“吃软饭”都能获得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当然不是所有男性都有能力获取超量财富从而获得异性青睐,同是男性,也有强男弱男之分。弱男可能经常要受这样的家庭教育:你看人家老公如何如何……一部分弱男与弱女组成了这样的生活,是很让人感到悲哀的。这里可能是个人不够努力的原因,可能也有社会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的原因。

一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主要责任在谁?掌握社会财富分配权的人要负主要责任。俞敏洪有一句话,一点毛病也没有:人的价值观,不是靠书本可以灌输进去的,是现实塑造的。如果占有权力就可以占有超量财富,那么,崇拜权力、崇拜物质就会成为主流价值观。在男/女二元语境里,谁应该为此负责呢?很简单,权力体系中,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是谁占主导地位?

崇尚物质的女性确实很多,但她们不是源而只是流。她们的价值观不是自己发明的,是现实教给她们的。俞敏洪说女性的追求会影响和造就男性,这句话,在一个家庭范围内有一定的合理性;放大到整个社会,就不能这么说了。家庭生活的逻辑与整个社会生活的逻辑是有联系但也有区别的。

一个贫寒家庭,如果是悍妻弱男组合,悍妻老是责怪老公无能,被逼无奈之下,老公很可能铤而走险,要么对悍妻下手,要么报复社会。如果夫妻两个都是柔弱者,那么就忍气吞声地苦熬。

要让女性摆脱这种受物欲支配的状态,从社会上讲,必须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这是公权力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则,“权力”就没有资格戴“公”这顶帽子。

你们看,公权力也是男的,他姓“公”。

发布于:浙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