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阔别中国车市2年的别克凯越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回归,定价8.39万-9.99万元。在此之前,关于凯越“复活”的议论就已经不绝于耳——但不管再怎么议论纷纷,你都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车型,都有资格复活。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科幻动漫,里面能有资格复活的人物,都足以影响结局。而在中国车市,当然无所谓“结局”,能够影响的,只有“格局”。
驾仕派第一时间梳理出一条情感与战略交织的线索,试图复盘凯越在中国的前世今生,或许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款传奇车型为何离开、它又为何在此时翩翩归来?
首先,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汽车名字起的都很好听的年代,凯越,是名字最好听的车型之一。
不管是联想到“凯旋”还是“超越”这样有力量的词汇,不管是朗朗上口还是好听好记,在与“老三样”竞争激烈的那个年代,凯越一度是同价位中,最洋气的代表作。
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是凯越车主的朋友,不仅是因为他们不肯在配置上将就,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凯越无论在外观还是内饰上,都要显得比竞品更年轻。
这些朋友中的代表,就是当时的凯越车主、隔壁周刊的主编。他说,这个价位,在有限的选择当中,他不能想象自己开一台出租车一样的捷达。那一年,他不到30岁,意气风发。
所以说,每一款十年以上车型的背后,讲起故事来,真的是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因此,在上一代凯越上市的时候,别克为凯越的车主群体专门做了一本书,叫做凯越人生。这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收到的,最温情也最用心的车型手册。
凯越的经典IP,是别克送给入门级消费者如演唱会“安可”一般的小确幸,亦是用时光证明“绝不负卿”这样饱具使命感的诚意。
事实上,在两年前最后一台上一代凯越停产仪式上,我最不舍的不是凯越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那些岁月。当年那些开凯越的人,现在手中的钥匙早已换成了豪车,然而不管时间长河流经哪一段,都有一样的人们啊。
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他们不愿意将就,也不肯委曲求全;同时也不愿意完全将自己交给千篇一律、交给泯然众人。他们愿意为多一点享受而买单,即使资金有限。凯越,是他们开启不凡人生的第一步,尽管它不炫目也不奢华。它实实在在,它有岁月加冕,但是并不甘心就此留在时光中。
它选择从时光中走出来,完成了全面升级。重要的是,它依然可靠、依然出色。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它走过15年峥嵘岁月,归来时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