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国营商店 营业员牛叉得很

恐慌单音发慌忆
1978年,还是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基本没有什么私营企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私营商店。从城市的百货公司、百货商店、副食品店、肉店、蔬菜店、饮食店到农村的供销社,城乡一概的国营商店。
那时候不少国营商店里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只可惜,天天抓阶级斗争的年代,经济一直没怎么发展,供给自然很难保障。那时候买什么都要凭票,就是买块豆腐还要豆制品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才真正有所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一年年丰富起来。
那时候没有超市,营业员站在柜台里。
你想要买什么,自己隔着柜台好好看吧。
那时候买肉,还要肉票,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放开肚子吃点肉。哪怕城里人,平时一次买个半斤肉,那都是多的。肉店属于副食品公司,自然也是国营肉店。大家都没什么油水,买肉都喜欢要肥肉不爱廋肉。买了肥肉,好回去炸油。可你要没有关系,和那卖肉的营业员不熟悉,想多买点肥肉回家,那是不可能的。
国营商店的营业员个个都是高人一等,成天一副冰美人的光辉想象。顾客上门,营业员总是爱理不理,和顾客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商店还有一条响当当的店规:“不得打骂顾客”。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店规,只怕要内心奔溃了。可当年就是这样的,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匮乏,营业员牛叉得很。商店里有什么好东西,他们自己留着走后门了。
?反正那时候这些国营商店的营业员,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个个都是惹不得。后来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这些国营商店大多破产关门,营业员也基本下岗了。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