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金华武义“下山脱贫”广受关注

人民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家好。我叫董春法,今年77岁,是浙江省武义县扶贫办原主任……”日前,在浙江财经大学学术中心二楼的报告席上,董春法刚做完自我介绍,台下就传来热烈掌声。

这是中国式扶贫政策与实践经验圆桌会议的现场。据大会负责人介绍,本次会议旨在解读最新的诺贝尔经济学理论,总结中国扶贫实践经验,展望2020年后中国扶贫新趋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政府部门以及各科研机构院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作为14名主题发言人中唯一来自浙江基层的脱贫实践者,同时也是浙江下山脱贫最早推动者之一,董春法以《武义下山脱贫: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的最佳县域样本》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武义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大胆改变过去救济式、输血式的扶贫方式,采用开发式、换血式扶贫,走进深山向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积极引导贫困山区农民整村搬迁下山。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下山脱贫423个自然村,共16902户、51106人。这些贫困山区农民下山后,抢抓就业创业机遇,在短短数年内就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武义下山脱贫的成功,吸引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60多个全球组织、国家的领导人和访问团的考察和赞誉。

履坦镇金桥村的廖春飞兄弟俩,下山前全家5口住在一间26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如今兄弟俩年收入超过200万元,买了4辆小轿车;原九龙山村海拔1041米,1995年人均年纯收入385元,搬迁下山以后,村庄大变样,家家新楼房,人人挣钱忙;西联乡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做到搬迁一个村、保护一片林,挖掘山地优势,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董春法以一个个生动案例介绍了武义下山脱贫的成功经验。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华正学说:“武义下山脱贫模式,让当地5万多山民下得来、稳得住、富得快,是该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一个大胆创新。它已成为中国扶贫理论实践研究的重要对象。”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