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山东省寿光市历史沿革之刘宋

寿光传媒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山东省寿光市历史沿革之刘宋

刘 宋(公元420~479)

博昌县   治王胡城(今古城),系博昌(今博兴)侨迁,属青州乐安郡。《宋书?州郡志二》:“乐安太守,领县三:千乘(有博昌城)、临济、博昌(即寿光)。”时《州郡志》无寿光名,史家言寿光省。后之史如下:一、《魏书》地形二,青州“乐陵郡,故千乘地,刘义隆置,魏因之。领县五:阳信,有千乘城、博昌城。乐陵,有姑城。新乐。厌次。湿沃。”言刘义隆移冀州乐陵郡于青州千乘郡之博昌城。二、《隋书》地理志,“博昌,旧曰乐安,开皇十六年改焉”,言于乐安复置博昌县;又“寿光,开皇十六年置”,言博昌废而寿光置焉。按:民国志引《齐乘》语:“隋开皇六年,于县北十里博昌故城置寿光县。”“六年”为“十六年”之误,博昌未走又岂能于同城置寿光乎?三、《齐乘》:“盖故博昌地侨立乐陵郡,乐安郡之博昌其为移置寿光地无疑。《晋书》乐安国有寿光县,《宋书》无之,故知废为博昌,至隋而复置也。”四、《博兴县志》历史沿革:“南朝宋,博昌县移置今寿光县,县境内置乐陵县(治所在今县城东北蒲姑旧址,北齐移治今县城)。”又“隋开皇十六年(596),撤乐陵县、阳信县及般县,复置博昌县。”

益都县    初治益城,后迁王胡城。属青州齐郡。《宋书?州郡志二》:“领县七,户七千三百四十六,口万四千八百八十九。临淄令,汉旧县。西安令,汉旧县。安平令,六国时其地曰安平,二汉、魏、晋曰东安平;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魏度属齐。般阳令,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广饶令,汉旧县。昌国令,汉旧县。益都令,魏立。”              《魏书?地形志》“益都,魏置。有钓室”;《齐乘》谓“故城在寿光县南”;两书谓今益城村为益县故城。《水经注》云“百尺沟,西北流,径北益都城”,此谓北魏时益都县治徙今故城,故谓“北益都城”。《北齐书》载:“至高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移益都治于东阳城。”《益都县图志》谓东阳城,“即今青州治南”。民国《寿光县志》载:“至高齐天保七年,移益都治于东阳城,自此,益都与寿光分焉。”按:《南齐书?州郡上》:“青州,宋泰始初淮北没虏,六年(470),始治郁州(今连云港)。”言南朝刘宋南逃,迁青州于连云港(时益都同迁)。

侨南皮县    原属河北冀州(郡治)。刘宋时侨置寿光,治在县城东北四十里,今台后村是。《宋书?地形志》:“南皮令,汉旧县,属勃海,孝武始(453)立。大明七年(463)渡此。”言于公元463年侨迁寿光。按: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北方大片沦陷。朝廷将沦陷区郡县之民,集中南迁安置,称侨置郡县(仍用其旧县名),以待日后光复。南北朝时亦如此,如冀州乐陵迁青州博昌,后迁青州于扬州等。《宋书》州郡志一:“自夷狄乱华,冀、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

侨乐城县     原属河北冀州,与南皮县同时侨迁至寿光,故城在今洛城(旧称乐城)。元孟过《重修龙兴寺碑》:“上有‘洛城县令李某同妻李氏布施’,考其年代,乃北魏时承明年(476)所造(见《金石志》)。”言北魏孝文帝时洛城县令为李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