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锋芒智库深壹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丨雪映窗

谁也没想到,“十年剧王”《人民的名义》爆火之后,导演李路的下一部作品会是谍战剧。人们盛赞《人民的名义》能放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歌颂它记录了当代中国的重要进程,作为总制片人兼导演的李路倒是轻描淡写:“《人民的名义》已经翻篇了,我遇到了冥冥当中注定的《天衣无缝》。”

自1月10日登陆一线卫视后,由李路执导,秦俊杰、徐璐、胡海锋领衔主演的《天衣无缝》,展现了战火纷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隐蔽战线的谍战风云。“从不重复自己”的李路,在年代谍战中创造性的采用双线跳跃性时空叙事,烧脑程度令人大开眼界。

“谍战剧有很多种拍法,有武侠演义,也有夸张表演,《天衣无缝》选择的是真实——拿正剧的方法拍谍战剧。”日前,接受【锋芒智库】专访的李路,如此做出总结。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把谍战剧当正剧拍

在《天衣无缝》之前,谍战剧已从刻板套路的1.0“反特剧”时代,进化到制作偶像化、人气演员挑大梁的2.0时代。从《潜伏》到《暗算》、从《伪装者》到《麻雀》,谍战剧在刻画棋逢对手的智力对决、跌宕起伏的生死博弈上,已有诸多代表作品。珠玉在前,谍战剧要想创新,谈何容易。

“《人民的名义》后选择《天衣无缝》,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我本人是谍战剧的影迷,喜欢追剧,也常常思考它的优势。融入诸多类型剧的元素,谍战剧拍出来会很好看。”李路透露,他一直寻找好的谍战剧本,恰好碰到了任泉投资、张勇编剧的《天衣无缝》,三人一拍即合。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在圈内摸爬滚打近30年,李路深知《人民的名义》与《天衣无缝》的巨大差别。前者是常年难觅的稀缺题材,后者则稀松平常,有太多经典先例。如何突破创新,才是《天衣无缝》的亮点所在。李路想到了“复古”的方法——让谍战剧重新回到正剧形式,用严肃剧的理念来进行创作。

没有未卜先知与主角光环,更不会演绎江湖义气和武功秘籍,《天衣无缝》的镜头既写实又生动,刻画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哈尔滨等地的谍战风云。“谍战剧有很多种拍法,有武侠演义,也有夸张表演,《天衣无缝》选择的是真实——拿正剧的方法拍谍战剧”,导演李路透露。

李路还需要在剧情上做出恰当剪裁。《天衣无缝》改编自小说《贵婉日记》,作为编剧张勇《一触即发》《伪装者》之后的“谍战三部曲”最终章,《天衣无缝》虽有好的小说文本,但仍需要调整。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天衣无缝》也是群像戏,要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群,展示众生相,这正是群像戏比独角戏好的地方。因此我们把配角都通过剧情关联起来,强化了群戏的观感。”李路透露:“为了增强烧脑程度,在叙事方法上,我们还把多层时空的跳跃,改成了双线的跳跃性时空。”

李路并非只沉浸在严肃化谍战剧的创作中,《天衣无缝》中贵翼与景轩的互怼,以及“娃娃亲”妞妞的加入,让剧情在勾心斗角的谍战中,有了家庭生活的趣味,恰到好处地舒缓了剑拔弩张的戏剧节奏;而资历群、资历安、资历平三兄弟,虽非人物刻画上的有意为之,却也有生动的CP感。

多谈些“主义”

梳理李路导演的作品,从1993年首次执导电视音乐连续剧《孤星》,到大获成功的家庭情感剧《老大的幸福》,以及近来的《人民的名义》与《天衣无缝》,他的身上有极其鲜明的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不重复”。从业近三十年,李路在公众场合一再强调,“每个类型的剧我只拍一次,要是总重复,就成技术工人了”。这样的艺术自觉与要求,直接影响就是李路的“低产”——26年时间内,李路的导演作品只有11部,还达不到两年一部的产量生产率。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一个人的能力和思想都是有限的,一年干三部的话,就没有太多精力去沉淀,所以要放空一段时间再做。”李路告诉【锋芒智库】,他不是“流水线导演”:“因此我每一次挑的题材,都不太一样,每次都希望在同类型中做出创新。”

另一个标签,则是情怀与信仰。《孤星》洋溢着依靠奋斗来改变命运的张力,其背后涌动着社会昂扬向上的澎湃情绪;《山楂树之恋》有对纯真情感的歌颂与褒扬,映衬出时下“不相信爱情”的大众情感迷局;《人民的名义》则完成了对人生、社会、时局的生动刻画,折射出“正义永不缺席”的璀璨光芒——从业至今,李路的导演作品都有对真善美的坚持。

温暖,正是李路作品的代名词。“希望我的作品都能给人以暖流,这些作品正是情怀的外化,通过电视剧的方式传递给观众。”李路透露:“选材之时,我就喜欢偏向情怀与信仰,没有这些关键词的题材我不沾;有了这些点之后,我还要看剧本的人物设置、剧情走向,能不能拍出来;日常生活中,也要对相应的题材有思考,拍出来才会有独特的视野。”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在李路看来,电视剧创作要多谈些“主义”,一如在《天衣无缝》中,他在剧本创作时加大了正能量的比重——它需要讴歌在隐蔽战线的英雄,要把“主义”的比例提上来。

不过,情怀与信仰并不代表脸谱化,反派人物依然有自己的完整人设。李路拿《天衣无缝》做案例,“对于反派,我首先会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写,资历安就有自己的爱情观,呈现出来后,观众意外发现有很多萌点”。

做自己的IP

1月10日《天衣无缝》播出后,来回穿插的叙事方式与时空线索,让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等剧情线索逐渐铺开,低开高走的《天衣无缝》收视开始转暖。

对观众的声音,李路一点都不意外。“观众对前几集剪辑、人物出场逻辑上的说法,我都是能接受的。艺术创作上,要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糅合到一起,寻找到最佳的表述方法,过火不行、不到位也不行。”李路表示:“观众往往要到5集之后才能理清人物关系和叙事逻辑,也不是人为造成的结果,而是人设相对复杂、故事线索较多。不过,只要进入到了戏中,就会有沉浸感,收视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收视破1的《天衣无缝》,与《人民的名义》收视破8有些差距,李路倒是毫不在意:“《人民的名义》已经翻篇了,这是特定的时期涌现出的特定作品,与反腐态势、百姓关注都有关系。我对《天衣无缝》的收视率有很开放的心态,一部作品拍完了,就放在那里,接受观众的点评。善意的点评,对我今后的创作是很好的催化剂——毕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观众才是完成最后一道菜的厨师,听听他们的意见,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

那么,现实主义创作浪潮席卷全国,今后的作品是否会跟着热点走?李路的回答是“跟着感觉走”:“2018年恰好是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的献礼剧让人眼前一亮,有的则看起来非常潦草,好剧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急功近利,‘7分钟定生死’的定律我不太同意。今后的作品,我还是要跟着自己的创作感觉走,不会跟热点,要创作属于自己的IP。”

专访《天衣无缝》导演李路:少谈一些商业,多谈一些“主义”

如今,《天衣无缝》已行至中盘,剧情到半,李路除了感谢观众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首次尝试B组拍摄的李路,第一次通过【锋芒智库】来表达对伙伴们的谢意:“感谢我的B组导演袁俊平、动作组导演康景麒,这两位是极其辛苦的;还有我的摄影指导徐红兵、史山峰,灯光指导李行、林艳国等,他们都在光影上尽了最大的能力;还有作曲胡小鸥,做到了全情投入。电视剧只能是团队协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

李路笑言,虽然被调侃过“传统审美与直男癌”,但完全不排斥甜宠、二次元、玄幻等偏年轻化的题材:“无论是作品的思想层面,或者媒体操作的基础层面,拍剧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这是我从事这行的原动力——自己的菜,自己来爱。毕竟没有上市压力,也没有业绩对赌,把自己调整到最好,再开始崭新的旅程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