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碧水悠悠玉垒关

成县陈东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碧水悠悠玉垒关

杨建栋

“三月朦胧雨,最美四月天”,这是对烟雨江南的盛赞美誉。这个季节对于所占大半国土疆域的北方来说,正在经受着冬雪消融后昏黄弥漫的沙尘暴侵袭。要想赏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美景,只有在料峭的寒风中等待一段时光。当你来到甘肃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的陇南碧口时,却被另一番迷人的景色所陶醉。

碧口的春天在春节过后就悄悄地爬上了漫山遍野,温柔的风轻轻摇动着垂绿的柳丝,抚摸着碧蓝透绿的江面。那一片片一弯弯望不到头,层次分明,绿黄相间的油菜花,麦苗儿耐不住季节的变换,转瞬间已铺满山坡,激荡着异样的风韵,在北方这处特有向亚热带气候过度的地域,展现着江南水乡般的秀丽。市文联市旅游局组织的“桃园秘境·山水碧口”文艺旅游采访活动的日程是三月中下旬,金黄的油菜花却提前释放了它青春年华的盛开期,恰似步入而立之年的少妇,显露出淡绿泛青的成熟美姿。只有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把那若阴若现的别致风韵尽显在湖光山影,田园村舍中,在蒙眬烟雨中不失时机的渲染着春天气息。

碧口地处甘肃的南大门,历来是茶马古道上的旱码头,也属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品集散地,水道陆地上的货物中转站。盛产大西北的大宗中药材,山珍土特产都从这里沿江而下,运往江南水乡的商贾人家。南方的丝绸等日用品也源源不断地逆流而上,在青山绿水的碧口古镇登陆,经过骡马驮载,涉足翻山越岭的艰难旅程,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消费中。

碧口这块山水灵秀的风光宝地,自古以来是阴平古道通往川蜀的咽喉要塞,也是甘川交汇的特殊地带。好多生活习俗,口语发音,特色饮食都传递着蜀汉文化的韵味。碧口以上山势耸立,昔日江河汹涌,激流喘急,地处险要的地理位置,让历朝争夺疆土,称霸立业者首选为兵家守防的战略关口。

冉家坪村地处新修玉垒关后背的山梁上,近几年以其深厚的三国文化遗址,花灯戏而著称省内外。好多专家学者都慕名而来,深入实地探访三国遗址留存的珍贵遗物印迹,流传于民间千年不衰,依然保留着古朴遗风的花灯戏踪影。我作为一个局外人,以写几行文字和拍几张美篇就完成到此一游的渺小目标,也涉足过这片蕴藏着深奥历史文化,传承着古老民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土两次。但每次都是急匆匆而来,蜻蜓点水般慌忙而去,没有静下心来掌握些珍贵文字资料,却两手空空心里更空的回到故里。返回后总想留下点什么,即使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几行像样的文字,心里总感内疚。

行至景色怡人的冉家村时已临近中午, 新硬化的村道平整干净的伸向村落的分岔小巷。茂竹修林,桃花妖艳,梨花洁白的景象掩映着古朴而幽雅的农家小院。青石幽径,遍地野花点缀出库区山乡的独特韵味。还有那村口盛开的一树树桃花挂着晶莹的露珠辉映在碧绿的江水中,仿若身临人间仙境。屹立的亭子衬托在春雨霁后的云朵里,掩映在观景台旁绿树下的花灯戏人物肖像,给过往的来客诠释着花灯戏渊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花灯戏是巴蜀文化、秦陇文化、汉文化和白马氐文化交融,发展,创新的独特民俗文化剧种。花灯戏为何选择在这处青山俊秀,绿水环绕的美丽乡村落地生根,得到延续传承?我们在边吃午饭的采访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它跨省过县的历史根源。明代有一湖北籍袁氏家族移居四川酉阳,后又移居文县玉垒。据《袁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由四川迁居玉垒坪的袁应登参加武科考试及第封官为 “千总”。袁应登回乡后重修“三官庙”,内供(天官,地官,水官),并在庙前修建一座戏楼。竣工时将四川酉阳一带流行的秀山花灯戏搬上舞台演出。此后,袁氏家族组成了业余花灯戏班,规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十六进行演唱。后人遵循祖规代代相传,从未间断,使花灯戏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重庆,成都、广元及当地周边地区的客商云集在这里赶会看戏的同时,还销售货物,带动当地人开餐饮做生意,使这里成为甘川陕三省接壤的物资交流场所。清代中叶后,四川高腔戏班子络绎不绝来碧口一带演出,玉垒花灯戏受到了影响,吸收了川腔演唱的诸多优点,使花灯戏人物少,情节较简单,唱腔单一,场面较小的不足得到了弥补创新。后来,从四川来此落脚的民间艺人罗画匠为花灯戏制作了蟒,靠,头帽,添置了头面,口条,还帮助改进了化妆方法,净角勾脸,传授了一些川剧的高腔表演技艺,并串出了多本大戏。其后,陕西秦腔演员田班长,赵花脸落脚玉垒,帮助排练了多部新戏。让玉垒花灯戏在四川高腔和陕西秦腔的双重影响下,还融入了陇南本土民歌腔调,及社火演唱的特点,有了文小生,武小生,须生,老生、花脸、小旦、青衣、小丑等人物形象,演绎为一种大型的民间戏曲,成为盛开在碧口沿线的一朵艳丽的民俗文化奇葩。

当我们准备离开冉家村采访行程的时候,孟兴均书记又提议到村子里转转。刚拐进一条硬化过的宽敞平整村道,我的眼球被路两旁摆放或镶嵌在石块墙里的石磨群给吸引住了。我随口询问同行的孟书记,从哪里搬来这么多石磨?这可是费钱又出力噢!他扫视了下一排一摞的石磨,然后停在用木架撑起,绳索垂掉的一盘又大又薄的石磨前,细述它们的真实来历。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村民从农田里挖出来的,已发现的有水磨,腰磨、手磨共三百多盘,至今村民在生产耕作时偶尔还陆续发现。这台最大最薄的石磨,被当地村民们尊称为“石磨王”。据专家考证,该石磨群属战国时期魏国名将郭淮屯兵玉垒关时锻造,以解决众多兵将的磨面吃饭问题。当我走至郭淮屯兵玉垒关遗址大幅人文浮雕景观时,回望着土坎下镶嵌在石板墙排列整齐,和静靠在村道边,摆放在一块田土里的石磨群,心里立即荡起了玉垒关前,阴平桥边、白龙江畔金戈铁马的呼啸声和战鼓擂鸣后,兵将厮杀拼打的呐喊声!

站在冉家村几百米高的山地观景台上,最显眼的是白龙江,白水江从两面不同角度的区域缓缓而来。由于碧口电站库区聚起的深潭,把这两条一路奔流咆哮,激情豪放,卷起万千朵雪浪的江水驯服得温文尔雅,在交汇处看不到一点波涛汹涌的喧嚣,激情四射的浪漫情怀。倒像一对久别相逢的情侣,自然而温存的拥抱在一起,融化到彼此的身心里。两面挺立的大山突兀着棱角分明的坚硬筋骨,飘浮峰顶的白云似遮脸的帽檐,时而像银色的长带缠绕在峰巅,同山体一起倒映在碧玉般翠绿的江面,把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勾画到了极致非凡。

我一张接一张的拍摄着人间天堂般壮美的山水画卷,不断转换角度瞭望着碧波穿越苍茫群山的壮阔丽景,大脑隐隐约约浮现出了远古历史时期的悲壮风云。

阴平是现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古时的称谓,历史上三条由陇入蜀的道路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史家合称这三条路为阴平道,三国争霸时期成为魏、蜀两大政治集团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魏国图谋吞并蜀国的夙愿心存已久,曾多次派兵向南攻打拓展。蜀国想早日除掉威胁他们的心腹之患魏国,也演绎出了多次伐魏,六出祁山的历史创举。双方为了争夺阴平这处战略要地,在此断断续续地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厮杀鏖战。《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的故事,讲述的就是魏蜀争战阴平古道,邓艾巧度摩天岭入川的历史见证。

远古时期白龙江,白水江流经的沿途大多是悬崖峭壁。为了疏通兵马征战的行程,士兵只好遵从将帅的命令,从山上伐下圆木,在激浪滔天的江边,顺着悬崖底部依次打眼凿孔,再用木料固定支撑,铺上木板,修成了史称七百里阴平古栈道。在战争之余,也为南来北往的商贾驮载物品,百姓行走方便打开了通道。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魏将郭淮(公元248年),亲帅大军,在关头坝下方筑城防守,和蜀军将领廖化展开了对峙鏖战。郭淮因战事所需奔赴雍州,曾留部下邓艾在此坚守过险关。蜀将姜维沓中兵败进退危难之时,曾诈取雍州,屯兵阴平桥头的魏将诸葛绪听到消息后,立马撤军赶赴救援。姜维调转大军急奔阴平桥头,很快将留守的部分魏兵杀尽,同迎面而来的蜀国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率军退守剑阁。古时候将此地称郭淮城,沿袭至后来当地人称城墙坝。这些发生在阴平古道上惊心动魄的战争风云,已被滚滚的白龙江涛声一一卷去,存留的只有拍打在江岸边的残垣断壁,碎瓦旧砖诉说着它久远的记忆。

玉垒关地处文县玉垒乡的冉家村,关头坝、玉垒坪一带,是北方入蜀的必经通道,素有“陇蜀咽喉”之称,也是阴平古道以东最为险要的雄关要塞。从“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的诗句可以想到此关所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碧口电站建成后,这处遍地刻印着刀光剑影的雄关瞬间被沉入库区水底,永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水底祈祷人类远离战争,让人间摆脱过多的厮杀苦难,愿和平共处国泰民安的安居乐业日子源远流长。

气温突变的早晨,我们路过古玉垒关阴平桥旧址,好在同一个组的摄影人石波老师是碧口当地人,他边开车边向我们介绍着沿途景观。悠远的古时期玉垒关旧址旁边就用圆木搭建着握臂桥,是兵马北上南行的必经通道。历史上为了争夺战略要地,这里一直是敌我双方抢占的焦点。故此,为了战争的当务之急,以防对方兵将追杀,杜绝后患,便采用残忍的放火烧桥手段,毁了修,修了又毁,让阴平桥卷入战争的胜败荣辱而起死回生,遍身沾满了战事频繁的血印光焰,有时要等待几百年的漫长岁月,才能复而通行。明朝末年被起义军焚毁,清朝康熙年间复建,中途又毁,咸丰年间又建。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住文县准备南下入川,国民党守军闻风撤离时,最后一次将这座古桥烧毁,百姓行走只有依靠摆渡通行。二十年后一座双链铁索吊桥建成,几百米的跨度酷似一道亮丽的彩虹横穿江河浩渺的碧空,沿岸群众终于摆脱了原始而不安全的摆渡过河生涯,昂首阔步地迈开了自由畅通的坚实步伐。

碧水悠悠玉垒关

依据《三国演义》在阴平古道的战事描写,现今出土的文物史料证实,一千多年的战争风云肯定在这里留下许多传奇性的故事,可能当时也有详实性的文字记载和接近真实的口头传说,但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斗转星移的时光变迁,这些珍贵的史料随着东去的江水流逝到悠悠碧空的尽头。

杨建栋,男,甘肃宕昌人,甘肃省作协、摄协会员。陇南市作协、摄协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在省、市、县报刊发表文学摄影作品百余篇(幅),出版文学作品集《眷恋流逝的岁月》。

发布于:甘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